新華社天津5月16日電 初夏時節開幕活動,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大沙沃村的菜園里,翠綠的番茄掛在藤蔓上大圖輸出,一片生機勃勃。老謝站在菜園旁,臉上洋溢著喜悅。
“上一茬收了蘿卜,最近又續上番茄,今年又是個豐收年。”老謝名叫謝順國,今年51歲,對蘿卜有著深厚的感情。“沙窩蘿卜,那是咱天津的寶貝,種了一輩子,越種越有味。”
在辛口鎮附近,沙窩蘿卜種植歷史悠久。這里土壤上沙下粘,種出來的蘿卜脆甜可口,有著“賽鴨梨經典大圖”的美譽。家家戶戶都種上幾畝蘿卜,既會種、又會賣,慢慢都成了“老把式”,但種蘿卜掙的錢卻一直不多。
沈浸式體驗2024年,舞臺背板西青區成立工作專班,探索“政府+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發展模式。“建基地、選良種、立AR擴增實境品牌,就是要摘掉‘大產業小產值’的帽子,讓農民收益‘翻一番’。”天津市農業農道具製作場地佈置村委副主任王志林說。
去年八月,秋種蘿卜開始前,一場沙窩蘿卜種植技模型術培訓會如期舉行。辛口鎮各村農業負責人、授權的參展50家沙窩蘿卜經銷商戶以及大沙沃村200畝核心區示范種植道具製作基地的農戶們把現場坐得滿滿當當。
一散會,老謝和幾個“老把式”就把天津市農科院蔬菜所的專家王立賓圍住了。
“我們這些年種蘿卜講究的就是有機、綠色沈浸式體驗、不用農藥,現在地里也沒蟲害,為了預防我們就噴藥,能行嗎?”
“等到了有蟲害再大劑量用農攤位設計藥就晚了,就要提前干預,科學用好生物制劑。”
“提道具製作前干預,用好生物制劑,蘿卜就能長得好?”老謝半信半疑,“這幫專家,能行?”但他還是決活動佈置定按照專家說的試一試。
從棚室結構選擇、土壤肥料,到栽培技術、水肥調控、病蟲害防治,老謝通過新的種植方式,不到四個月,成熟的蘿卜碩大緊實、皮薄心甜。沙窩蘿卜上架多個線上線下超市,2024年銷售額達到2.5億元,同比增長108%。
沙窩蘿卜的走紅,是天津一系列“農業潮牌”的生動寫照。近年來,天津特色農產品與品牌建設的深度融合,正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讓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
從2020年起,天津啟動“津活動佈置農精品”認定工作,并實行動態管理,以沙窩蘿卜、小場地佈置站稻、岳龍紅甘薯為代表的“展場設計津農FRP精品”初步探索出適宜發展路徑,逐漸樹起農業場地佈置品牌發展標桿。據天津市農業農村委統計,目前225個“津農精品”銷售額連續兩年突破100億元模型,2啟動儀式024年銷售額同比增長10%以上,溢價率達到15%。
辛口鎮還推出了包括“沙窩”字型標和包裝設計防偽碼在內參展的沙窩蘿卜“五標一碼”,解決了消費者“能否買到正宗沙玖陽視覺窩蘿卜”的難題。老謝家里的10畝地,去年產了8萬斤蘿卜,過完年一算賬,竟然賺了20多萬元。老謝腦袋一拍,咧嘴一笑:“這幫專家,還真行!參展”
作為供應鏈龍頭企業,天津市小沙窩村谷力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總經理郝立紅帶領下,正在特色農產品發展之路上深耕。合作社的農產品,從包裝設計、品牌保護、渠道拓展、簽訂訂單等方面進行創新嘗試。
最近,郝立紅和技術人員又試種成功新品種的“春播蘿卜”,為市場全年供應做準備的冷庫也在籌備中。“心里有了底,未來還要實現統種、統栽、統存、統銷。”郝立紅說。
有品牌,有希望。故鄉在,未來長。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