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遂寧開啟“土坯房整治+”模式
遂互動裝置寧試點
●經過整治,已有22533戶村民告別土坯房●到2019年,全市85053戶村民將搬進新居
全省目標
●四川省共有269.6萬戶農村土坯房需要分類改造整治 ●11月9日,全省土坯房改造試點現場會將在遂寧召開
11月7日上午,家住遂玖陽視覺寧市船山區長五間村的黃勛全站在啟動儀式自家屋前,看著攪經典大圖拌好的水泥倒入屋基,他的心情像穿過薄霧照在臉上的陽光,分外溫暖。黃勛全所在的村是遂寧實施土坯房改造試點地之一,再過兩個月,他就能告別“大雨大漏、小雨小漏”的土坯房,住進自己和當地政府“合資”修建的新樓房。 在長五間村,和黃勛全一樣推倒土坯房,住進“小洋樓”的農戶還有很多。去年以來,遂寧先后兩次開展大調研,調查農戶1200戶,99.01%的土坯房農戶希望政府出臺整治政策,99.72%愿意參加整治。“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實現全面小康的基礎之一。”遂寧市委書記趙世勇表示,土坯房改造到位,才有底氣去實現全面小康。
遂寧在實施改造中,總結出“土坯房整治+新村建設”“土坯房整治+鄉村康養”等新模式,破解了農村空心化問題。 據了解,四川省共有269.6萬戶農村土坯房需要分類改造整治,遂寧先期啟動實施土坯房改造試點工作,11月9日,全省土坯房改造試點現場會將在遂寧召開。
土坯房整治+戶鄉掛鉤模式群眾點餐政府配菜
依托于美麗新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基礎,遂寧船山區永興鎮長五間村黃家灣新村建設點,毗鄰“十里荷畫”景區,是遂寧農業大環線“零公里”起點。 77歲的黃勛全是長五間村的原住民,11月7日一大早,吃過早飯后,黃勛全迎著薄霧在景區鍛煉身體。子女成家后,自家一到下雨天就漏雨的老土坯房成了他心里懸著的石頭。“老房子里住了70多年了,一直沒有蓋新房的想法。”黃勛全說,老兩口的年齡大了,加上家里的收入不高,經不起折騰。而且,兒子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他們帶,老兩口順便幫兒子照看新房,也就沒有建新房的想法。
去年底道具製作,黃勛全所在的村社納入船山區土坯房改造,經過先期的問卷調查,黃勛全認為自己家適合拆舊建新政策,就同意拆掉土坯房,在新規劃的區域內另建一套90平方米的新房。“沒想到能享受到這樣好的政策,有生之年還有自己的新房。” 今年3月,舊房拆除后包裝設計,黃勛全老人就一直盼望新房的落成。每一天都要去規劃區域附近轉轉,哪天進行宅基地選址全息投影,哪天開挖地基,哪天筑地基。看著每一天的變化,黃勛全喜上眉梢。“房屋建好后,一定要學城里人那樣舞臺背板裝修,農村人也同樣能過上好日子。”
而在他家附近,“十里荷畫”景區實現鄉村旅游和土坯房整治同步推進,FRP老兩口2.1畝土地每年能領到2000元的土地流轉補助,在家平面設計帶孫子的同時,又到景區里去打一份工。“兩人一年還能掙到一萬多元的工資。”黃勛全告訴記者,以前想參展都不敢想,在家門口還能掙到這么多的錢。 隨著新房的動工,黃勛全又掰起手指說起以后的打算。他的新家處在“十里荷畫”景區的交通入口道具製作處,“多余的房間可以辦個小旅館,肯定能吸引游客。”
今年3月,永興鎮啟動土坯房整治,在村社農戶集中地,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風貌風格,并完善基礎設施。“新村建成后,采取‘村集體+公司+農戶’的方式,引入社會資本或成立合作社,通過租賃方式打造民宿酒店產業。”永興鎮黨委書記劉迎春表示,農戶以房屋出租入股獲益,又可上班就業,形成穩定長遠的收入來源。截至10月底,全鎮已整治207戶,其中拆舊建新87戶。 在土坯房整治中,該村有13戶農戶提出退出宅基地并領取補償的意愿。鎮村兩級按照“群眾點餐出上聯、政府配菜對下聯”的思路,開展宅基地退出改革工作。
“永興鎮實施戶鄉掛鉤項目,將黃家灣一戶13戶通過拆舊退權方式騰退出的宅基地和馬鞍村的廢棄村小進行集中整理,形成2.11畝的集體建設用地指標。”劉迎春告訴記者,土地流轉給遂寧川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展鄉村旅游,修建民宿酒店,探索出“土坯房整治+戶鄉掛鉤”模式。“不僅有效解決了土坯房整治資金問題,還解決了農村宅基地閑置與產業用地緊缺相矛盾的問題,讓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更加集約化。AR擴增實境”
土坯房整治+文化保護模式川中民居留住了鄉愁
從長五間村沿著盤山公路翻過山坡,站在“十里荷畫”觀景臺前眺望,對岸青山環抱、綠水掩映,頗有幾分“小橋流水人家”意味的村落,就是河沙鎮的鳳凰咀嘴村。這里環境優美,是典型的川中傳統村落,村民們不愿離鄉離土、舍不得搬離。為此,政府在土坯房改造過程中,沒有硬性要求村民搬遷到聚居點居住,而是尊重農戶意愿制訂了詳細FRP的維修加固方案。在加固過程中,村上堅持“內部改造、外部提升、缺啥補啥”原則,逐戶制定整治方案,做到既排危除險,又同步實施改水改電、改廚改廁、改室改圈、改院改風貌“八改”,做到硬化、亮化、凈化、美化“四化”。風格上,實施土坯房整治+文化保護模式,完美保留了青磚、灰瓦、白墻、木窗、木籬等建筑特點的川中民居風格,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政府通過引入社會資本進行鄉村旅游打造,土地流轉后,在夾皮山溝內引種觀賞荷花、蓮藕,成為當地一大鄉村旅游特色。同時,改造后的川中民居也成為景區內一大亮點。“吸引外地旅客,帶動當地鄉村旅游。”
“十里荷畫景區與改造后的川中民居,讓當地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據當地村干部介紹,景區提供的工作崗位,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而改造后的川中民居又吸引游客進入景區,有部分村包裝設計民利用改造好的民居辦起了農家樂。“可以說,兩者優勢互補。”對于房屋破損不嚴重,選擇維修加固的村民,政府將每戶補助資金7500元。
土坯房整治+新村建設模式政府完善配套設施
“我們趕上了好政策啊,政府有補貼,自家只出了很少一部分錢,我們就住上了‘新房’。”在射洪縣香山鎮桃花河村,村民陶世明在自家修葺一新的房前屋后走走看看,笑容綻展場設計放。目前該村59戶易地搬遷和地災避讓戶集中安置點已完工,新房錯落有致,鄉土特色濃厚,生動詮釋了幸福美麗新村的風貌。而帶動效應更讓人振奮:相鄰的村組都自發參與到整治工作中。截至10月底,全鎮1886戶土坯房已整治491戶。 在船山區梓桐人家定居點,90戶村民搬進了新居,寬敞的道路直通定居點。定居點內的綠化設施、黨群服務中心、衛生室、圖書室一應俱全。沒人攤位設計會想到,曾經的梓桐村是河沙鎮有名的貧困村。
在土坯房整治工作開展后,鎮村兩級按照“民生導向、政府推動、村民自愿、資金拼盤”的總思路,著眼“宣傳怎么開幕活動搞、對象怎么定、規劃怎么編、資金怎么籌、房子怎么修、效果怎么評”六方面,帶著問題謀劃土坯房整治工作,探索出該村按照“四個同步”方式啟動土坯房整活動佈置治,探索出“土坯房整治+新村建設”的梓桐人人形立牌家模式。該村共安置土坯房整治戶90戶,其中增減掛鉤戶81戶,易地扶貧搬遷戶9戶。
土坯房整治+鄉村旅游模式民宿山莊引入社會資本
“十里荷畫”民宿山莊位于船山區河沙鎮板橋村,過去,這里還是雜草叢生、斷墻殘垣的廢棄村小。政府決定引入社會資本,搞旅游、種植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今年5月,“十里荷畫”景區開園,但食宿配套功能不完善等制約著景區發展。特別是部分住著土坯房、守著新景區的村民,普遍面臨缺少致富渠道、沒有致富手段的難題。 基于問題導向,為完善旅游功能、提升景區風貌、增加農民收入,船山區將土坯房整治與景區建設、產業發展相結合,探索出了“土坯房整治+鄉村旅游”的新模式。“十里荷畫”景區從觀光式向體驗式旅游轉變,以此推進民宿產業,增加旅游要素,完善旅游功能,創建旅游品牌。
2016年,四川申嘉農業有限公司投資3300萬,對板橋村原廢棄村小進行升級改造,新建木屋別墅,并與周邊5戶農戶以入股聯營方式進行土坯房維修加固和完善旅游元素,建成集餐飲、娛樂、休閑、住宿于一體的民宿主題接待中心酒店。 在升級改造過程沈浸式體驗中,鎮村兩級按照企業、農戶聯建和農戶自建兩種形式,整治周邊土坯房,推進民宿產業的發展。目前,村上已啟動聯建5戶,帶動30戶農戶對自有的平面設計土坯房進行維修加固、自建,開辦鄉村客棧、農家樂,促進鄉村旅游集群發展。
建設中的民宿山莊按照村集體資產入股、企業和農戶聯建、農戶自建三種形式,統一攤位設計搭建管理運營平臺,村集體、聯建農戶按投入比例與企業進行利潤分配,自營農戶借力民策展宿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土坯房整治+鄉村康養模式為整治戶拓寬增AR擴增實境收渠道
桂花鎮金井村毗鄰正在建設的遂寧到大英快捷通道,未來通車后距離遂寧城區和大英縣均只有15分鐘車程,在土坯房改造整治過程中,對于C/D級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因交通基礎設施拆遷的農戶,采取項目補一點、地方政府籌一點、農戶自己投一點的方式,對126戶進行土坯房整治。 同時,便利的交通、優美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公共配套、綠色的農副產品、優質的醫養服務等優勢,也在助推金井村發展。依托正在建設的康養中心,探索出“土坯房整治+鄉村康養”模式。對已整治的土坯房戶,同步完善養老功能,整治周邊環境,發展養老產業,吸引城區及周邊老齡品牌活動人口入住。也帶動了周邊農戶利用土坯房整治,融入鄉村康養產業鏈,拓寬增收渠道。
多種模式整治土坯房遂寧8.5萬戶農民三年內將搬新居
從去年開始,遂寧市實施土坯房改造試點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對標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要求,聚力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目標,積極探索、勇于創新,走出了一條“民生導向、政府推動、村民自愿、資金拼盤”的土坯房整治新路。 為破解農村空心化問題,遂寧在土坯房改造試點過程中,綜合實施“土坯啟動儀式房整治+”行動,統籌新村建設、產業策展培育等工作,讓群眾既“住上好房子”,又“過上好日子”。針對有歷史底蘊的川中民居,采取“土坯房整治+文化保護”的模式進行改造,注重保留傳統院落,保護地域建筑文化,突出川中民居風格。針對集中搬遷的農戶,則采取“土全息投影坯房整治+鄉村建設”模式,將土坯房整治與幸福美麗新村同步建設,完善配套,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對于有條件發展旅游的鄉村,采取“土坯房整治+鄉村旅游”的模式,引進社會資本投入,打造民宿山莊。對于交通便利的鄉鎮,則采取“土坯房整治+鄉村康養”模式,依托土坯房全息投影整治,以康養中心為龍頭,帶動土坯房整治戶發展農村養老產業。
如今,經過土坯房整治改造的鄉鎮已舊貌換新顏,到目前為止,遂寧已有22533戶村民告別土坯房。根據遂寧土坯房整治規劃,到2019年,全市85053戶村民將搬進新居。 據了解,四川省共有269.6萬戶農村土坯房需要分類改造整治,遂寧先期啟動實施土坯房改造試點工作,11月9日,全省土坯房改造試點現場會將在遂寧召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