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建立鄉村振興規劃師制度 美麗資源變”美麗經濟”_中08靠設計app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威海率先建立鄉村振興規劃師制度,帶動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資源變身“美麗經濟”

最近,在山東省榮成市寧津街道東墩平面設計村,山東人形立牌鄉道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李璐正帶領團隊一起研究,如何進一步優化村里“漁家三弄”美展場設計食街、池塘垂釣、兒童游樂區等沈浸式體驗項目,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讓這個海邊漁村的文旅產業運營進入良性循環活動佈置

“我們給東墩村的定位是‘漁家風情’鄉村生活綜合體,體現原汁原味的鄉村民風和鄉模型村生道具製作包裝設計活。”李璐介紹,今年“五一”期間,團隊給東墩村搞了啟動儀式個美食文化節活大型公仔動,五天人流量達到10萬人。要借著這次余熱,品牌活動再導入一部分業態,增加村莊“流量”。

借助保存完好的400多間海草房,東墩村黨支部書記劉書聯曾嘗試帶領大家發展特色鄉村游,但一年下來,游客只有幾千人。“規劃師來了后,從設計到規劃到運營,幫著村大型公仔里完善起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板塊,村民也都參與進來,增加了收入。”劉書聯說。

規劃師下鄉,讓鄉村的美麗資源變身“美麗經濟”,提升了鄉村建設的水平。據了解,威海市于2019年在全省率先建立鄉村振興規劃師制度,目前已選聘7支規劃師團隊,實現對全市80個示范片區的專業指導,輻射全市所有涉農鎮街、品牌活動700個行政村。“在記者會團隊選擇上,我們堅持務實好用廣告設計為核心標準,‘多條腿走路’,面向市場選、依托院所選、著眼高端選、立足實踐選。”威海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周華介紹。

聚焦優化片區景觀設計,規劃師團包裝盒隊會指導挖掘用好特色資源,指導路網、村平面設計莊等文展覽策劃創設計和細節提升,改廣告設計善景觀環境,塑造具有識別性的村莊空間,互動裝置推動農村景區化、景區品質化,利用大圖輸出民風、民俗等資源“量體裁衣”,實現“一村一設計、一村一規劃、一村一特色”。在設計谷團隊的“點睛”下,威海市文登區大水泊鎮形成漫畫村瓦屋莊等20個成方連片特色“文化小村”,流轉廢棄房屋400多棟,引入社會資本2億多元。

為讓規劃更加科學合理,在各片區整體規劃審議時,規劃師團隊就會啟動儀式參與進來,對村莊規劃建設、布局安排等提出切實可行、兼顧經濟實用與美學要求的意見建議。在實踐中,規劃師團隊秉持“修舊如舊”“變廢為AR擴增實境寶”等理念,善于運用廢棄房屋舊物料、老物人形立牌件和河道沙石等包裝設計資源建設村內小景點、硬化道路。像在里口道具製作山近郊休閑示范片區中,規劃師品牌活動團隊將原本準備拆人形立牌掉的12間閑置鄉村小學教室,改造打磨成“拾貳間美學堂”,成為近郊旅游打卡地。

有了規劃師助力,兩年多時間,威海鄉村振興樣板片區從10個增加到80個,建成市級以上美麗鄉村303個,美麗鄉村覆蓋率達到73.8%,列全省第一位。全息投影記者會毛鑫鑫)(完)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