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丨這是辛付村,也是“幸福村”!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新華社蘭包裝設計州5月18日電  FRP題:這是辛付村,也是“幸福村”!

新華社記者馬莎

“200斤沒問題!下午就發貨。”在甘肅省臨夏廣告設計回族自治州臨夏縣土橋鎮辛付村的一座溫室大棚里,32歲的李珊珊“擠”在架豆豐收的一片綠意中,沖妻子付荷花大聲重復著剛剛電話里接到的攤位設計訂單。大棚門口,一袋袋新鮮采摘出來的架豆,被碼得整整齊齊,準備運往周邊的道具製作農貿活動佈置市場。

  李珊珊與妻子付荷花在溫室大棚里搬運剛沈浸式體驗剛采摘的架豆。 新華社記者馬莎攝

一座座院落錯落有致,一條條村道寬闊平坦,載著架豆的貨車穿梭在像公園一樣的辛付村里。忙完棚里的活,李珊珊又匆忙趕回家中,與老人商量新房客廳軟裝設計的“掃尾工作”。雖然忙得不亦樂乎,但他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燦爛的笑容。

臨夏縣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平均海拔超過2200米,曾是我國深度貧困地區。2013年從湖北省咸寧職舞臺背板業技全息投影術學院畢業后,李珊珊創過業、打過工,卻都以失敗告終。

“那時候一心想著走出大山平面設計多闖闖,總覺得外面機會多。”李珊珊表示,當時辛付村大多數年輕人的想法跟他一樣。

2020年,經過村上干部和家人的AR擴增實境反復勸說,李珊珊決定在而立之年拼一把,返回家鄉種植大棚。“我沒有種植經驗,但政府有技能培訓。”李珊珊打開手機,展示著“辛付村日光溫室指導交流群”里的品牌活動聊天內容。“選種、育大圖輸出苗、施肥、采摘……在群里,與種植相關的各類問題都能隨時提問,專家都是‘品牌活動秒回’,這只玖陽視覺是線上的,線下鎮上農技AR擴增實境站的專家們也會定期來給我們指導。玖陽視覺

  李珊珊展示“辛付村日光溫室指導交流群”。 新華社記者馬莎攝

辛付村包村組長齊永霞介紹,近年來,辛付村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設施農業,流轉土地1300畝,建成高效節活動佈置能溫棚300座。“通過集中經營、展場設計分散經營和農戶自主經營的方式發展溫棚蔬菜。目前,全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全息投影。”

兩年多的時間,李珊珊已經發展成村上的種植大戶,經營著1廣告設計2座溫室大棚,種植了架豆、西葫蘆等蔬菜,每座大棚的年收入超過30000元。“現在,周邊一些老百姓到他家棚里打工,每人每月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沈浸式體驗讓一部分人實現了就近就策展業。”齊永霞說。

錢包鼓了,生活好了,辛付村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村子的“顏值”也越來越高。“過年的策展時候親戚來串門,都找不到我家在哪,變化太大了。”李珊珊說。

奇藝果影像

  李珊珊帶著兩個孩子在新家小院玩耍。平面設計 新華社記者馬莎攝

土橋鎮黨委書記魯得強介紹,近年來,通過一系列人居環境提升項目的實施,辛付村已經初步實現了公園式秀美村莊的建設目標。“我們通過埋設污水管道、改造廁所、安裝路燈等一系列舉措,積極統籌推進棚戶區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讓老百姓能更好地安居樂業。”

魯得強說,如今的土橋鎮一點都不土,辛付村也已成為名活動佈置副其實的“幸福村”。“未來,我們要在持續大力發展種植產業的基礎上,依托辛付村環境美、離城近等條件優勢,發展鄉村旅游,進一步拓寬群眾的致富渠道。”

  這是無人機航拍的辛付村。 受訪者供圖

去年,李珊珊把老屋翻修了,裝修正在掃尾。今年,他把兩個兒子分別送全息投影到鎮上的小學和幼兒園。苦盡甘來,包裝盒李珊珊坦言,從未想過辛苦付出換來的幸福記者會生活如此甜蜜。“下一步,我想發展電商,把我的種植事業做大做強,掙更多的錢,帶動更多的鄉親增收致富。”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