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貸”動鄉村振興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08靠設計包裝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薄霧攏茶場地佈置綠,竹露滴清響。7月20日,在山青水秀的湖南湘西州古丈縣,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貸款湖南省鄉村振興示范項目宣布正式啟動。該項目歷經兩年多的籌劃準備,總投資12.3億元人民幣,項目實施期為5年,覆蓋全省4個市州的10個縣道具製作市區128個行政村,預期受益農戶人數32.8萬多人。

項目啟動會現場。

“項目的啟動不僅是對過去兩年努力的回報,也體現了農發基金和政府雙方對進一步利用國際經驗和資金推動湖南4地州10縣從擺脫貧困向鄉村振興進一步發展的意志。”IFAD北京代表處國別項目官員孫印洪在啟動儀式上說到,湖南作為唯一一個連續三次實施農發基金投資項目的省份,本項目的啟動再次展現了湖南利用項目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包裝盒的能力和效果。

湖南三次申辦農發基金投資項目

在湖湘文化中,“敢為人先”是湘人崇尚的優秀品質,這一點在農業引資引智上也得以彰顯。

早在1999年,湖南省農業部門就申請了IFAD貸款,展開實施“湖南省武陵山區少數民族地區農業綜合發展項目”項目。

龍山縣項目支持的百合育種基地和道路建設情況。

“第一次項目的實施時間是從1999 年 到2007 年 ,項目內容包括小額信貸、作物生產、社會支持服務、基礎設施、項目管理五部分。”湖南省農業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副主任黃伯軍介紹,第一次利用IFAD資互動裝置金,項目實施過程中也遇到過困難,像大型公仔項目信貸資金(小額信貸)轉貸機制上意見的不一致,導致項目執行一度停頓。“經過我們和IFAD的反復調整,最終項目在基礎設施建設、生產培訓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項目建設直接受益農戶7萬余戶,促進了項目區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了農村社會發展和農戶的生活水平提高。”黃伯軍說。

對比第一個項目申請IF全息投影AD貸款 1.04億策展元人民幣,政府配套資金0. 31億元,活動佈置農民自籌 0.11億元,2012年至2017年實施的“國際農發基金貸款湖南省中西部地區農村綜合發展項目”,申請國際資金和配套國內資金都大幅增長,最終累計共啟動儀式完成投資5.93億元,項目覆蓋縣市進一步擴大。

談及這么多年申辦農發基金項目的感受,多年從事外事工作的黃伯軍感慨頗深。他認為,外資項目注重前期規劃設互動裝置計,充分論證,貫徹自下而上的設計理念,比較切合農村發展的實際,并且項目實施管理程序很規范。外資項目還注重監測評價,發現問題能及時調整。“雖然管理外資項目挑戰大,很累很苦,但每次看到項目區農戶受益,生產生活逐漸變好,就能感受到從事這項工作很有意義,很值得堅守。”

黃伯軍(左二)陪同馬泰奧(左三)在邵東檢查項目完成情況。

兩次完成農業引資項目,作為執行方,湖南有何經驗和收獲?黃伯軍總結道,一是高度重視,建立了完善的組織機制和管理隊伍。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利用外資工作,90年代初期就成立了農業利用外資項目辦公室,設立專門的農業外資管理機構,并從各部門抽調專業人員組成項目管理隊伍;二是結合國內農業農村發展平面設計實際情況,及時提出符合農村發展需要和國際組織宗旨的意向項目;三是認真做好外資項目和國內項目的結合實施,盡最大努力發揮項目的效益和效果。

正是由于這樣的上下齊心、實事求是,湖南的項目實施贏得了農發基金的肯定。“湖南執行項目的各級政府機構的表現被認為是模范的。我們認為,前兩個項目都取得平面設計了優秀的成果。”IFAD駐舞臺背板中國、韓國及朝鮮代表馬泰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經典大圖,特別是第二個項目,適逢中國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項目能夠結合中國扶貧政策,綜合施策、精準幫扶,從基礎設施建設、生產技術提升以及增加創收機會等方面,為湖南脫貧攻堅做出了重要貢獻。

點滴改變帶來的擴散效應

古丈縣巖頭寨鎮梓木村坐落在平均海拔600米的山上,距離縣城有15公里。開車前往,盤山路兩旁目之所及的皆是青山如碧,五顏六品牌活動色的野花在陽光中開得燦爛。

項目工程紀念碑。

入村岔路口,一塊并不起眼的石碑靜靜立在草木掩映處,上面寫著“國際農發基金項目:巖頭寨鎮梓木村”,并標注了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等大型公仔信息。

“從這里到村委會的路程,大概6公里左右。”古丈縣外資外援辦主任周春橋告訴記者,梓木村的這條出村路,從無到有,是農發基金項目帶來的“開山辟路”。“當時外面的鄉道已經修好,就差這條出村路,村民們以為還要再等,沒想到一下子有了項目支持。”

村里的八月瓜種植。

一條砂石路,為封閉的梓木村打開了向外的大門。村民們不用再策展翻山越嶺地出村,村里的油茶、雞鴨可以更順利地賣出去,村民們出去打工也更方便了。沒過多久,縣里的配套資金也到位了,打下基礎的砂石路,又在村民和建筑隊的一鍬一锨下變成了如今的硬化路。

“我回村的那一年,路修好了。”返鄉回村的汪明青,被村民票選為村支部書記。他從小在村里長大,知道村民們想要場地佈置發展的心情有多么迫切。“我把認識的能人也叫回來,成立合作社,帶著大家一起把村里的產業搞起來。”

彼時,幫助村民發展產AR擴增實境業也是農發基金項目的重要內容。梓木村成立了金鉑農牧專業合作社,全村157戶,有77戶入社,做的第一個項目是林下養土雞,每年出雞5000-8000只,每只能賣到110-120元,大大豐富了村民地收入。

“農發基金的項目投資主要用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如修溝渠、修河堤、修工作道,還聘請了人形立牌老師和技術人員,給我們講技術講市場。”汪明青說,同時,因為項目要求當地進行配套,縣鎮也整合扶貧資金和項活動佈置目,拓寬農民增收途徑,提升農民致富能力。幾年下來,由合作社牽頭,村里的種養產業全面開花,養雞養牛、種油茶種果樹,并于2020年成功大圖輸出實現了村集體和建檔貧困戶的雙脫貧。 

汪明青(左)與村合作社負責人查看養雞場。

“今年我們攤位設計也提交了參與項目的申請,主要想在村落改造、產業提升、茶旅融合、傳統文化方面下功夫,抓住時代機遇,實現自己家鄉的振興。”汪明青說,村民們都很感激能拿到農發基金項目,“大家覺得,村里的變化是從那條出村路開始的。”

正如梓木村一玖陽視覺樣,接廣告設計受過項目資助的村莊都在不同層面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受益,有的村莊引來了安全用水,改變了衛生習慣,有的村里改善了生產條件,不再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更多的村莊發展起了香菇、茶葉、柑橘、紅薯等特色產業,借投資之手,增強了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瀘溪縣項目橘園。

“農發基金項目以農戶受益為靶心。”孫印洪說,以這樣的目標結果為導向,農發基金希望在項目實施的基本原則和規范的前提下,參與各方都能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盡最大努力打造小農戶受益的、公平、可持續的農村和農業產業發展模式。

新項目注重女性賦權和青年發展

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以及項目實施經驗的不斷積累,無疑為湖南申報執行新項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要充分認識到本次項目的新特點,掌握項目的新要求,勇于面對挑戰,高標準、嚴要求地做好實施工作。”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蘭定國在啟動會上對各執行單位提出明確要求。

他談到,必須清楚認識到此次項目幾個新要求:一是注重包容性發展,突出策展以商業計劃書模式帶領項目農戶尤其是脆弱農戶的包容性發展;二是注重性別變革與婦女賦權,強調給農村女性更多賦權,讓她們獲得更多就業、創業與增收機會;三是注重發揮農村青年的作用,為吸引年輕人返鄉、場地佈置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等,“這些新要求是農發基金根據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出來的,針對性強,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村地區尤其是農村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也更好地體現了農發基金的投資宗旨。”

女性是實現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女性獲取資源的能力仍然相對較弱,是需要更多鼓勵、機會和成長的群體。在此次品牌活動項目實施中,農發基金邀請聯合國婦女署參與支持,推動鄉村的性別進步與婦女賦權。 

圍繞第三次項目,農發基金和聯合國婦女署對執行干部進行項目培訓。

“如果不積極動員運用婦女的能力提高農業技能、適應氣候變化和擴大可持續農業企業的規模,確保農村家庭的就業和收入以應對不斷上升的氣候風險,我們就無法振興農村經濟。”聯合國婦女署中國辦公室國別主任安思齊(Smriti Aryal)說道。

作為項目內容,“香橙媽媽”鄉村女性就創業賦能活動7月底在鳳凰縣正式開班展場設計。首批50多位農村女性學員一起學習時間管理、金融財務、產品包裝、直播帶貨等課程,并進行直播實際操作訓練。

“我想通過這次學習,讓自己有一份收入,不要讓我的小孩當留守兒童。”

“我想把好的東西推向全國各地模型,帶動家鄉的婦女共同創業。”

“我覺得現在村里的人越來越少,所以想通過這次學習,讓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收入,讓村里的人不用去那么遠的地方工作,在村里就能就業。”

樸實的目標透露著當前農村女性希望改變現狀、提升能力和獲得更多機會的真實需要。“本次項目將通過三種方式賦能農村婦女和青年。”馬泰奧說,一是在項目地區為婦女和青年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二是提供商業服務,為有才華的女性和青年創業者提供創業資金支持;三是通過激勵措施,促進女性和青年參與專業培訓項策展目。

桃源縣茶庵鋪鎮茶庵鋪村項目茶園采茶情形。 

2021年是農發基金向中國提供首筆貸款的第40周年。40年來,農發基金資助了33個項目,價值約30億美元,其中農發基金貸款10多億美元。“這些項目在中國中西部地區實施,約450多萬農村家庭、2000多萬人受益,其中大多數是貧困或弱勢群體。”馬泰奧說,如今,中國的脫貧攻堅工作已經取得勝利,農發基金與中國合作的重點也將從扶貧轉向成果保持和鄉村振興,并繼續深化氣候變化、綠色發展、知識分享與南南合作等領域的合作。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