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艷玲 實習生 李燁
戰旗村油菜花海風光。 孫浩 攝展場設計
4月的成都平原生機勃勃,一片繁忙景象。走進經典大圖成都平原西部腹地的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主干道兩旁的藍色圍擋內不時傳出“轟隆活動佈置隆”的響聲。“你們再過幾個月來的話,這里又要變樣了。”戰旗村黨委書記高德敏笑道。
記者到訪戰旗村這天不是什么特別的日子,但村口的交通要道仍然有交通輔警值守。若不是抬包裝設計眼參展就能望見白墻青瓦的二層小樓和金燦燦的油菜花田,一時還真分不清這是城還是鄉。
“戰旗飄飄,名副其實。”2018年2月12日,習近平總書品牌活動記踏著春節的氣息來到戰旗村視察,給干部群眾送來黨中央的關懷和祝福。聽了村子的發展情況,習近平總書記當時用這8個字模型給予戰旗村高度肯定。4年多來,戰旗村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厚望,堅毅勇敢地向前,用汗水和行動譜寫新篇章。
一雙布鞋寄托深情
戰旗村內,清新淡雅的藤蘿翠竹與星星點點的花簇相互映襯,沿著石板路走到底,“唐昌布鞋坊”的招牌映入眼簾。在敞開著的褐VR虛擬實境色中式雕花木門里,賴淑芳正納著鞋幫……鋪面奇藝果影像不大,習近平總書記與賴淑芳的合影格外顯眼。
賴淑芳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唐昌布鞋”的傳承人。4年多前,因為賣給習近平總書記一雙布鞋,賴淑芳一時成了當地的名人。
坐在長凳上的賴淑芳停下了手里的活兒,回憶道:“當時看到我的布鞋,習近平總書記就說他在陜北插隊的時候穿過老鄉做的布鞋,很舒服透氣。我鼓足勇氣對習近平總書記說,老百姓很感謝您,我攤位設計想送您一雙互動裝置布鞋。習近平總書記說不能送,要大型公仔拿錢買。”
“習近平總書記買唐昌布鞋是對我們傳統手工藝人的尊重和愛護,彰顯的是共產黨干部不拿人民一針一線的廉潔品德,這也是給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一筆精神財富……”賴淑芳說出自己的想法。
正說著,一群前來踏青旅游的阿姨嬉鬧著進了鞋鋪,突然發現門頭坐著的賴淑芳,爭著要合影留念。賴淑芳婉言謝絕了。“我希望大家多關注唐昌布鞋,而不是我個人。”賴淑芳說,托習近平總書記的福,唐昌布鞋的名氣傳出去了,年銷量從2017年的1000多雙增長到了2020年最高時的7000多雙。
如今,賴品牌活動淑芳的兒子艾鵬繼承了手藝。他一邊學習布鞋制作技藝,一邊想辦法增加高端布鞋產量,拓寬銷售渠道,包裝設計實體店和網店一起經營,將布鞋策展銷售到全國各地。
“無論是送還是買,一雙樸素的布鞋寄托的是習近平總書記與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我們踏踏實實把這門手藝傳下去,才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對人場地佈置民的深情。”艾鵬說。
一面戰旗催人奮進
在戰旗村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曾詢問:“戰旗村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高德敏當時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穩住自己激動的心情,用四川話為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了戰旗村的歷史——戰旗村原名“集鳳大隊”,20世紀60年代,在興修水利、改土改田活動中成為一面旗幟,得名“戰旗”。
然而,2000年后,隨著城鄉差距拉大,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去了城市奇藝果影像,戰旗村往日的光彩黯淡下來。如何遏制衰敗勢頭?“摸著石頭過河”,戰旗村人干過不少“第一個吃螃蟹”的事兒。2003年,戰旗村率先搞起土地集中經營,哪曉得村民中響應者寥寥;2006年,戰旗村爭取到土地增減掛鉤試點項目,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0年,戰旗村引入市場主體合作開發旅游項目“媽媽農莊”,幾百畝薰衣草從無到有,成都“小普羅旺斯”的名聲不脛而走;2015年,郫都區被確定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縣,戰旗村將13.4互動裝置畝集體用地以700多萬元價格成交,敲響四川首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一槌”……
“戰旗飄飄,名副其實。”聽說戰旗村2017年集體經濟資產已經有4600萬元,村集體收入400多萬元,而且村民人人都是股東,人人都有分紅的時候,習近平展覽策劃總書記用這8個字表達了充分肯定,并寄語戰旗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繼續“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如何走在前列,起好示范?2018年底開市的鄉村十八坊是戰旗村交出的第一份答卷。這個從構思設計到招商運營再到完工開街,全由村集體負責的文旅綜合體,匯集了釀酒、榨油、豆瓣、布鞋等戰旗傳統手工藝,一度成為當地網紅打卡地。賴淑芳是被邀請入駐的手工藝人之一。鞋鋪、加工車間、原材料車間“一條龍”,全都弄得巴巴適適。
好事一件接一件。2019年2月12日,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在戰旗村8組落成揭牌。這個省字頭的場地佈置培訓學院頗具規模,能同時容活動佈置納2000人培訓學習,是我國第一家面向全國培養鄉村振興專業實用人才的基地;2020年,戰旗村又開動腦筋,將村民閑置的豬圈、柴房、雞鴨舍、爛水溝等區域利用改造,打造出壹里小吃街,吸引四川各地美食匯聚入駐;今年,村里和天府旅游平臺公司合作建設的鄉村酒店就要開張營業……
一步一個腳印走來,2021年戰旗村集體資產破億,年收入達到655萬元。高德敏對村子的核心競爭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走一條紅色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相互融合的發展之路。
一個車頭凝聚人心
在戰旗村黨建宣傳欄,“三問展覽策劃三亮”幾個大字最為醒目。所謂“三問”,即問“自己入黨為了什么?自己作展場設計為黨員做了什么?自己作為合格黨員示范帶平面設計動了什么?”這既是初心之問也是使命之問。“三亮”即“亮身份、亮承諾、亮業績”。這個抓黨建的好辦法獲得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他贊許道:“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三問三亮”最初是怎品牌活動么展場設計搞起來的呢?高德敏的回答讓記者有些意外。“某種程度上,這是被逼出來的。”高德敏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小故事。2011年的一個晚上,村里召集黨員開會,有黨員沒來參會,按規矩,沒來參會的黨員就沒有20元的誤工補助。后來,村里召開黨支部會議,這個黨員又沒記者會來,還讓人帶話,說上次的補助沒拿到,這回就不來了。
“當互動裝置時,村里的老黨員都很生氣。如果是為了區區20元才來參加黨的會議,那就不是真黨員,而是假黨員,當年入黨宣誓時說的話也都是假話了。”高德敏說,從那時起就決定,以后凡是黨員開會,一律取消發補助,并開始醞釀黨員“三問三亮”。
走在戰旗村一棟棟白沈浸式體驗墻青瓦的二層小樓前,時常能看見大型公仔門口懸掛著的“黨員戶”紅色標牌。“別看這一記者會張小小的標牌,這可是黨員主動亮明身份,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的標識。”戰旗村黨委副書記李光菊告訴記者。
在鄉村振興中如何讓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更加強大?4年來,戰旗村沒有一刻放松。習近平總書記來視察后,戰旗村在“三問三亮”的基礎上,又新增加了“六帶頭”,即“帶頭做好自家環境衛生、帶頭遵守公序良俗、帶頭學習宣傳黨的政策開幕活動、帶頭顧大局謀長遠、帶頭樹立契約精神、帶頭解放思想創業致富”。自此,戰旗村“三問三亮六帶頭”的基層黨建工作法更加完善。今年,戰旗村針對黨員包戶工作又有新要求。
“春風習來傳送訊息,那是春潮涌動的活力。戰旗飄飄,飄在陽光里……”在《追夢戰旗》的動聽旋律中,戰旗村如同一面旗幟飄揚在川西平原,帶頭朝著鄉村振興大步向前。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