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北川打造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08靠設計虛擬實境貧門戶

作者:

分類:

2019-04-29 20:48光明日報客戶端周洪雙、通訊員鄧雪琳

萬畝竹林景色宜人,9公里的環山步道蜿蜒而上,一排排獨具竹鄉特色竹樓……入春以來,在北川縣擂鼓鎮楠竹村的羌王竹海模型,游客絡繹不絕。這里是北川縣堅持以綠色生態打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搶抓機遇,全力推進鄉村文化旅游的一個景點。

近年來,北川借竹展覽策劃生財,全力發展竹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如今,竹產業已搖身一變,日益成為活躍農村經濟、致富地方群眾的新產業。

以竹為媒 遞出北川對外新“名片”

“這幾天,這批價值四十萬的策展保青竹就要發往黎巴嫩了,這也是我們第一批帶有‘一帶一路’印記的竹子,有非同一般的意義!”羌王竹海負責人趙義興告訴記者,他這段時間天天泡在竹海里,為的就是確保這批代表北川的經典大圖保青竹AR擴增實境能高質量地交到客人手中。

“保青就是指能讓竹子能更好地保持原有的青色,無AR擴增實境論是在工藝品、竹建材等方面,都十分重要。”在趙義興口中,記者得知,由綿陽本地研發的這一保青技術在國內外都屬于領先技術。“當時我們就是拿著三節一米長的保青竹,借力‘一帶一路’,帶回來了百萬訂沈浸式體驗單!”他興奮地說。

羌王竹海的海外訂展場設計單,不僅代表著竹產業發展的廣闊前景,更標志著竹產業也將逐漸成為北川眾多對外名片之一。

為大力推進竹產業向縱深發展,北川還將目光放在了衍生產品上,著力包裝設計推動竹產品加工轉型升級。

一方面,北川根據竹資源分布現狀和特點,依托竹木企業、經營大戶、專合社,科學合理布設初加工點,優化竹材、竹筍、林下產品就地初加工點布局,互動裝置并推動其向固定化、規模化發展廣告設計,努力提高附加值,讓就地加工利用轉化率達到70%。同時,推進竹食品冷鏈物流建設,優先將竹產品加工納入全縣扶貧車間扶持范圍。

另一方面,突出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全息投影鏈,推動竹筍、竹家具等傳統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改造,鼓勵和支持竹保青工藝、竹防火材料、竹原纖維、竹飲料(竹酒)、竹碳等新興竹產業發展,支持規模以上竹企業優先申報科技項目,對符合條件的竹精深加工項目,優先進入擂鼓鎮農特產品園和永安鎮智慧家居產業園,享受園區扶持政策和招商引資扶持政策。

未來,北川還策展會進一步整合資源要素,推進竹產業綜合開發利用,全力創建現代特色竹產業園,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展場設計竹產業園申報縣、市、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對創建成功的按照全縣現代農業園區進行獎補。

化竹為財 打造鄉村旅游“聚寶盆”

“一般夏季我們這里會進入游客高峰期,每天可以達到1000人次。就拿去年來說,全年接待了6萬人次游客。”趙義興告訴記者,當初選擇發展竹產業,除了看中竹子本身的價值以外,鄉村旅游也是他選擇的動力。

十年前的楠竹村,地形復雜、道路不通,再加上經歷模型了地震的劫難,這里村民的生活十分艱苦。剛來到這里創業的趙義興也差點打起了退堂鼓FRP。可就憑著不服輸的全息投影韌勁,他帶領著百姓把這萬畝竹林建了起來。

“如今路通了,百姓也跟著我一起修起了農家樂,大家不出門就可以把農副產品賣出去,還可以吃上旅游飯,大家可開心了!”趙義興人形立牌告訴記者,如今,楠竹村共建了13個農家樂,村民每年人均收入也由以前的1000元提高到近9000元。

互動裝置楠竹村的變化,也是北川大力推進全縣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全縣高質量發展、鞏固玖陽視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的有力佐證記者會

面對未來竹產業的持續發展之路,北川緊盯鄉村旅游這一“聚寶盆”,重拳出擊,全力推動竹文化與竹旅游深度融合。

“竹子+文化創意”——強化竹與歷史、文化和民俗的融合,積極推進竹編、竹雕、竹簧、竹藤等非物質道具製作文化遺沈浸式體驗產傳承發展,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鼓勵和展覽策劃支持社會資本投廣告設計資竹文化主題公園、主題博物館、主題博覽園、主題酒店及竹工藝設計研發中心、大師工作室、竹藝傳習所等建設,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竹文化產業項目申報有關專項資金;鼓勵和支持青少年竹生態教育基地和竹類研究教學科普基地創建。

“竹品牌活動子+生態旅游”——落實竹林旅游用地政策,積極向上爭取,加快羌王竹海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和提升景區服務能力,推動以羌王竹海景區為攤位設計中心的竹林小鎮創建。推進通口鎮永慶竹海、香泉鄉清溪河等竹資源集中區發展生態旅游,打造川西北地區重要的竹生態旅游精品線路、竹林體驗基地、竹林康養示范區目的地;依托大熊貓棲息地竹林景觀資源,互動裝置推動大熊貓文化與竹文化、羌族文參展化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大熊貓尋蹤旅游,創建原生態竹旅游示范區。加大竹文化與民俗文化融合,支持開展采筍大型公仔為主的竹文化活動節會舉辦等。

未來,北川將努力建成一、二、三產有機融合的竹產業發展體系,把羌城打造成為川西北地區重要的竹旅游觀光休閑目的地和竹產品研發地,讓竹產業成為推進綠色發展、助力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中具有帶動性、標志性的重要產業,成為“大美羌城、生態強縣、小康北川”一道靚麗的竹林全息投影風景線。(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洪雙、通訊員鄧雪琳)

模型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