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不僅承載著人們所向往的“詩意棲居”,對維護城市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品位、支撐經濟發展起策展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4月13日,合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2020年度全市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及巢湖綜合治理進展情況的報告。下大力氣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了靚麗的綠色底色……
調研先行,為專題審議提供依據
為做好專項展場設計審議工作,合肥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對該項工作開展充分調研。
今年3月中旬,調研組實地考察了蜀山區小廟廚余垃圾處理廠、十五里河徽園初期雨水互動裝置調蓄設施、市生態環境監測指揮中心等項目,聽取了開幕活動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環湖辦等單位的工作匯報。
同時,城大圖輸出建環資工委先后赴包河區十五里河生態濕地、初期雨水調蓄站、巢湖市黃包裝盒麓大型公仔鎮污水處理廠、肥東龍泉山垃圾包裝設計焚燒發電項目等地開展摸底調研,并聽取相關匯報。
調研組專題場地佈置聽取對全市2020年度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建議;聽取省巢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等10個相關部參展門的工作情況匯報;通過函調方式了解4縣1市2020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充分收集掌握情況后,調研組結合去年省、市人大常委會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情況進行充分研究和分析,為常委會專題審議提供依據。
在分組審議中,常委會組成人員圍繞報告,突出規劃引領、注重標本兼治、推進巢湖綜合治理等方面,明確了看法和建議。包裝盒
23項任務基本完成,多項指標獲得全省優秀
“目標任務倒逼我們不斷探索全市品牌活動環境保護新思路。”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丁志松介紹,2020年,安徽省政府對合肥市下達了PM2.5平均濃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道具製作、秸稈禁燒等23項生態環境保護類目標、任務。截至目前,23項任務基本完成,多項指標獲得全省優秀。
為加強生態環境立法、執法工作,積極配合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推動《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修訂。完成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改革,試點“局隊合一”管理體制。嚴格依法依規監管,進一步規范自由裁量權,全面建立“雙隨機、一公開”制度。
在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人形立牌式和生活方式方面,扎實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執行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對22個大類、50個小類建設項目實行豁免審批,將598家企業(項目)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
為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2戶企業列入市級淘汰落后產能計開幕活動劃,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2戶、綠色設計產品34款。全市推廣垃圾分類,31個街道整建制完成垃圾分類,建設垃圾分類設施配置和宣傳氛圍經典大圖營造小區2470個。
在協同夯實長三角綠色發展基礎上,制定《合肥市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2020年工作要點》,嚴格落實固體廢物網格化環境監管和“四聯簽”排查清單制度,開展大氣舞臺背板污染聯防聯控,加大大氣污染治理科技支撐力度,完成系統數據國家、省、市三級聯網。
瞄準監督實效,依法推進巢湖綜合治理
近年來,合肥市人大常委會聚焦巢湖綜合治理,先后作出重大事項決定,制定、修改相關法規,為推進巢湖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提AR擴增實境供堅強法治保障。
2020年,巢湖東、西半湖和記者會全湖平均水質均為Ⅳ類,裕溪河入江水質常年保AR擴增實境持Ⅱ類,為長江水質提升作出貢獻。環巢湖濕地面積不斷增加,建設修復濕地6.2萬畝,巢湖生AR擴增實境態濕地重現生機。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植物數量由2013年的211種增加到目前的275種,巢湖沿岸互動裝置有記錄的鳥類總數已達300多種。
“現在站在巢湖岸邊,巢湖美景盡收眼底。去年,有‘國寶’之稱的東方白鸛重現巢湖半島濕地,讓許多觀鳥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飽展覽策劃了眼福。”此次會議上,部分人大代表就工作報告表達了感想,同時,參展圍繞巢湖綜合治理也提出了建議。其中,有代表提出,“要按照《巢湖綜合治理綠色發展總體規劃》要求,細化巢湖綜合治理2021年目標任務、時序安排和責任落實”。
根據報告,合肥已編制實施《巢湖綜合治理綠色道具製作發展總體規劃》,出臺一系列配套方案,提出“135”的治巢思路和“三步走”的治巢方略,初展場設計步形成了點、線、面、內相結合的水污染防治體系和切合巢湖玖陽視覺實際的綜合治理模式。
“在第一步‘2020年國考斷面全部達標’基礎上,推動實現第二步目標。”丁志玖陽視覺松表示,到2022年左右建成一批環巢湖治理項目,巢湖水資源調配、水環境改善和水生態修復能力迎來重大拐點。
八百里巢湖是合肥最寶貴的財富。當前,全市正大力實施“碧水”“安瀾”“富民”三大工程,努力實現發展“高質量”和生態“高顏值”有機統一,把巢湖大圖輸出“最舞臺背板好名片”打造得更加動人。(任達 劉暢)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