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縣何以羽化成蝶——河南汝南縣推進鄉村振興示范08靠設計影像帶建設觀察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河南汝南,地處荊豫,襟帶江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漢高祖始設汝南郡,梁祝化蝶、懸瓠之戰……均發生在這個千年古縣。然而,汝南當下經濟發展與厚重的文化底蘊尚不協調,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的產業基礎薄弱、農業產業鏈條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挑戰大等,阻礙著汝南騰飛。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可是,“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汝南縣委書記李衛明對此感觸頗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讓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越走越有奔頭。汝南縣委、縣政府始終銘記總書記的鏗鏘話語,立足汝南實際,在全縣探索打造南北兩個包含鄉村特色產業、基層黨建、人居環境、文旅景觀、民生設施、經典大圖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元素在內的鄉村振興示范帶,串點成線,以線帶面,引領全縣鄉村實現蓬勃發展。”

此時,行走在汝南大地上,豐收景象到處可見。記者進村入戶、丈量阡陌,近距離觀摩汝南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感受汝南探索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在中原鄉村振興中展現出的先鋒力量。

串點連線,以線帶面,探索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新途徑

全息投影

2019年5月,曾是省級貧困縣的汝南展覽策劃成功實現脫貧摘帽,但農業整體不大不優不強、農村公共服務要素不全、農民的口袋不富的現狀依然擺在了新一屆縣委的面前。“推進鄉村振興絕非朝夕之功,不是喊著號子沖一沖就能實現的,非下苦功不可,既要硬碰硬,又要實打實活動佈置。”李衛明說。

汝南新一屆縣委班子成員下車伊始便全部下沉到鄉鎮,與基層干部和群眾促膝交談,在與干群交談、切磋中,對汝南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了解越來越全面,思路越來越清晰,在全縣農村建立南北兩個鄉村振興示范帶的決策應經典大圖運而生。

“上級有要求,群眾有期盼,作為地方互動裝置黨委政府責無旁貸去落實。”為此,今年玖陽視覺3月,汝南縣委專門安排縣鄉村振興局負責牽頭規劃、設計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內容,制定出臺《2022年汝南縣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建設標準,通過3年苦干,在全縣13個鄉鎮(街道)選取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產業基礎好、文化底蘊豐厚、環境可塑性強的鄉村,集中人力財大型公仔力物力,打造一批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文明風尚、民主道具製作治理特色示范點,串點成線,以線帶面,突出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縣全面實現鄉村振興。

——讓點亮起來。汝南縣鄉村振興示范帶北展場設計片涵蓋羅店鎮、張樓鎮、金鋪鎮、留AR擴增實境盆鎮、板店鄉、宿鴨湖街道、汝寧街道、三門閘街道等8個鄉鎮(街道),長約76公里;南片涵蓋老君廟鎮、宿鴨湖街道、三門閘街道、古塔街道、汝寧街道、三橋鎮、東官莊鎮等7個鄉鎮(街道),并在韓莊鎮打造單獨環線經濟帶,長約74公里;南北兩片共涉及57個行政村、96個示范點。對這些示范點,劃分17種類別,并明確建設標準。

——用線串起來。汝南各鄉鎮(街道場地佈置)、村(居)示范點通過公路連接起來,形成閉環,由縣交大圖輸出通運輸局、公路發展中心、水利局、林業局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路域環境維護、綠化等工作。

——把面連起來。以示范點為中心,向周邊村(居)輻射,最終形成村與村相連,鎮與鎮成片,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在打造鄉村廣告設計振興示范帶過程中,汝南縣堅持把握以人民為中心、新發展理念與系統觀念等原則“不走樣”。在建設內容上,以“五大振興”為內涵,合理規劃推進示范帶建設。通過對示范帶的集中打造提升,大力推進主導產業轉型升級、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特色文化培育發展等項目建設,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活動佈置業、一村一韻、一村一品”的“有特色、可復制”的效應,為全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補短強弱,逐步推人形立牌進,形成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新格局

推進鄉村振興模型,找準路徑至關重要。“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涉及面廣,建設內容涵蓋多,做好頂層設計十分重要。”汝南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周紅介紹,從今年上半年起,汝南逐村逐線路考察,圍繞黨建文化、產業發展、人文景觀、民生設施、集體經濟等進行詳細布局,按照“缺啥補啥、補短強弱”原則,逐村明確建設內容,對村莊路域環境、鄉村車間、臨街商鋪、學校、敬老院等17項內容,設定統一規范的指標,作為示范帶建設的標準;同時明確縣農業農村局、教育局等18個縣直單位職責,有效推動示范帶建設工作。

韓莊鎮地處汝南縣、確山縣、驛城區三縣(區)交界處,曾經因基礎設施差、區位交通不便等因素,個別鎮村干部習慣性“躺平”,創先爭優意識較弱。去年10月,新一任鎮黨政班子上任后,通過完善制度、明確獎懲、狠抓落實,鎮村干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在全縣組織的四次展覽策劃農村人居環境觀摩評比中,三次奪得紅旗,極大地鼓舞了鎮村干部的士氣。

“針對縣里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的工作大局,鎮黨委、政府主動融入,有8參展個村入圍,采取以點帶面方式,沿王竹園、魏屯、王樓、韓莊、西肖屯打造‘環線經濟帶’,大型公仔這將為韓莊發展提供一次絕佳的機遇。”汝南縣副縣長、韓莊鎮黨委書記劉義琳信經典大圖心滿滿地說。

如今再看韓莊鎮,以“黨建+微治理”方大型公仔式,王竹園村打造成了“黨建+綜治”全方位治理示范村;依托1947年“確包裝設計山戰役”后方醫院遺址、無名烈士墓和王樓之戰遺址,王樓村打造全縣紅色教育基地,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韓莊社區和陶橋村做好了多彩花木和中草藥種植,帶動了農民致富;西肖屯村則通過加盟拼多多電商平臺,形成分揀、直播產業鏈,每年盈利100多萬元。

走進老君廟鎮小方村,寬敞平坦的道路四通八達,村委大院干凈整潔,“全國文明村”的匾牌分外醒目。殊不知,曾經的小方村卻是一個軟弱渙散村、貧困村。2015年以來,小方村通過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僅5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摘帽,而且人居環境整治水平持續提升,昔日墻皮脫落的農村房屋包裝盒搖身一變為圖文并茂的“文化墻”,小方村由此成了全縣聞名的“標兵村”。

在小方村村委院內西南角,投資80萬元的品牌活動村史館正在籌建,整體面積為315.7平方米,設計以仿古建筑為主,通過挖掘整理反映農耕文化和村莊社會發展的老物件、老技藝、老照片,記錄村莊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變遷,實現以示范點為基點把古樸的村風、淳樸的民風、良好的家風一代代傳承下去。

“由于縣里的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規劃科學、務實,如今在示范帶上的所有鎮、村干部都鉚足了一股勁兒。”汝南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經典大圖肖締說,這些鄉鎮以高標準高質量打造好“鄉村振興示范帶”為契機實干干實,操作起來所收到的成效也是“吹糠見米”。

典型引領,共同參與,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全盤棋

實干之要,重在落實。“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重點在農村,核心是產業,黨建是保證,全縣在規劃先行、制定方案的基礎上,縣委堅持一周一調度,典型引領,協調推進,各部門共同參與。”李衛明表示。

作為“中州名鎮”的老君廟鎮,多項工作在汝南縣位居前列,一些鎮村干部認為工作干得已經“可以了”。“這次參展鎮里有10處被列為南片‘鄉村振興示范帶’的示范點,鎮村干部對照‘五大振興’,看到玖陽視覺了差距,決心要品牌活動補齊短板,真正成為引領鄉村振興的標兵。”汝南縣副縣長、老君廟鎮黨委書記張高峰說。

走進老君廟鎮肖屯村農業種植合作社的溫棚里,社員們正忙著采摘棚內的蔬菜。“合作社已建起300座鋼架溫棚,年產無公害果蔬3000余噸,帶動60名脫貧戶及160名農戶入社務工。”肖屯村村委委員朱慧說,“現在村民打工有地方去,在家門口能掙錢,直接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合作社成為鄉村振興示范帶展場設計上的示范點后,我們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爭取帶領更多的群眾致富。”

行走至羅店鎮李崗村村頭,“荷香李崗”四個大字的牌匾很是引人注目,沿著兩排綠化樹進村,便可見荷花布滿村莊。李崗村通過引進汝南縣天中高科種植專業合作社,與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共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了荷花高質量生態種植示范基地,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帶動村民種植荷花,讓村民的土地收益達到最大化。

“我們以荷花種植基地為依托,以打造‘荷香李崗’為目標,對生產基地進行合理開發和布局,建設‘荷睦鄉鄰’。”李崗村黨支部書記劉保啟說,投資300多萬元的村史館和鄉愁館已完成布展對外開放,在小姜莊自然村建成了占地25畝的民主法治公園,為開展鄉村旅游打下了基礎。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在張樓鎮廟東村雨欣箱包廠車間內,負責人李紅恩正指揮著工人生產圣誕樹包。“這些產品主要出口美國,而且銷售非常順暢,來我這里干活的多是附近留守在家的婦女,每個月少的能拿兩三千元,多的能拿上萬元,讓他們在家門口真正能拿到高工資。”李紅恩高興地說。

在張樓鎮,不只有雨欣箱包廠,還有森威燈籠廠、明清麻制品公司等鄉村產業正在蓬勃發展。圍繞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張樓鎮黨委書記陶磊說,全鎮重點抓好廟東至王溝產業帶、福森木業及村級車間,讓留守在家的婦女及老人得以就業增收。

“全縣在原有74個鄉村參展車間的基礎上,今年又新規劃建設133個,10月底前可全部建成,11月底前全部實現招商入駐,實現脫貧村100%全覆蓋,一般村覆蓋50%以上,可帶動6000余名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增收致富。”周紅介紹。

時下,汝南縣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不僅劃入示范帶的13個鄉鎮(街道)鉚足一股勁兒明爭暗賽,暫時沒有納入示范帶的南余店、梁祝、和孝、常興、王崗等鄉鎮也在暗暗發力,競相打造示范點(帶),努力在鄉村振興中出彩。一個真正“開幕活動有特色、可復制”的鄉村振興示范帶正在成為中原大地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