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17日,全國示范河湖建設驗收組對北潦河示范河包裝設計湖建設進行驗收,北潦河以優異的成績順利通過驗收,這是江西省唯一一條入選首批國家級示范河湖建設的河。”靖安縣河長辦戴英說。
2019年底,國家在全國范圍內選取17條(個)河湖開展示范河湖建設,靖安縣北潦河名列其中。北潦河示范河湖建設最突出的特點是建立了北潦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采用了河道治理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新技術,推行了河長認領制等,這也是靖安大圖輸出“河開幕活動湖管護”模式的生動體現。
簽訂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助推水質提升
“按照規定,一年中考核斷面Ⅰ類水質達到5個月以上,奉新縣要出資200萬元作為北潦河橫向補償資金給我縣。去年,北潦河考核斷面Ⅰ類水質達到6個月,今年4月、9月、10月和11月都是Ⅰ類水,對于獲得今年的補經典大圖償資金,我們信心滿滿。”靖安縣政府副縣長余華武說。
上游護場地佈置清水,下游給補償。靖安互動裝置縣為北潦河上游,奉新活動佈置縣為下游,按照“受益者補償、損害者賠償、保護者受償”的原則,靖安與奉新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簽訂橫向生態補償協議。
靖安縣承擔保護策展生態環境的責任,享有水質改善、水量保障帶來收益的權利;奉新縣對靖安縣改善生態環境付出的努力做出活動佈置補償,享有上游水質惡化、過度用水的受償權利。基活動佈置于此,靖安縣和奉新縣共同出資設立北潦河橫向補償資金玖陽視覺,每年各出資200萬元。如果考啟動儀式核斷面出現5個月以上I類水質,奉新縣按100%的補償資金補償靖安縣,若考核斷面出現3個月以上Ⅳ類以上水質,靖安縣按100%的補償資金補償奉新縣。
為完善流廣告設計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調控手段和政策措施,兩縣還建立了統一的決策道具製作協商、信息通報、聯合執法、攤位設計預警應急等機制,加強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共同推進北潦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消除環境安全隱患。
因地施策實現污水不入河
“港背品牌活動村主要排放生活污水,我們采用多功能處理FRP池+微生物濾床污水處理工藝,農村既建得起也用得起,每噸水處置費用僅為8分錢;中源鄉農家樂較多,污水處置壓力大,我們采用有動力的一體化PC-MBR污水處理工藝,針對污水中動植物油較多易造成膜堵塞的問題,在處置前進行隔油處理,隔油渣作為餐飲垃圾處理。這種因地施策的污水處理模式,處理后水質能達到最高標準。”靖安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賴維磊說。
北潦河是靖安縣所有水源的最終去向。為實現“污水不入河”,靖大型公仔安爭取省級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資金近6000萬元投入鄉村污水處理工作,在全省率先啟動鎮、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
農村污水處理模式方面,在原有利用天然濕地改造的基礎上,結合農村管網“雨污分流”改造、畜禽養殖禁養區退養以及新農大型公仔村改水、改廁等,引進了隔油沉沙+多功能處理池+微生物濾床+旱溪處理工藝,處理后水質可達到江西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Ⅰ級展場設計標準。
集鎮污水處理模式方面,采用一體化污水處理工藝,中源鄉集鎮生活污水處理站2021年6月可投入運行,這個項目設計規模1200噸/天,年處理水量為29.2萬噸,管網長度1700余米,接入戶數1場地佈置50余戶,集鎮入戶率約80%,處理后的水質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一級A標準。
“中源鄉污水管網和可視啟動儀式化管控系統實現有效連接,從屏幕上就可以看見田間地頭,農戶家中水質氨氮、總磷濃度數據,對整個中源鄉的污水進行實時監測。”中源鄉綜治辦專職副主任鐘巍說。
中源鄉搭建游客服務調度管控平臺,推出可視化管控系統,系統中設置展覽策劃了“環測”和“污水檢測”模塊,靖安縣中源鄉水體治理正逐步走向智能化。
截至目前,靖安縣共建95座污水處理設施舞臺背板,全縣污水處理配套管網99.8余千米,日處理量達6020余噸,覆蓋了全縣11個鄉鎮集鎮以及51個行政村,行政村覆蓋率達到68%。2021年,省生態環境廳將把靖安縣列入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整縣推進試點縣。
帶著一根鉗垃圾的火鉗,一只裝垃圾的大桶,北潦河“認領河長”吳春生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會沿著北潦河巡河經典大圖6個多小時。他所負責的1.5公里的河段,水清岸綠。
靖安境內北潦河長102公里,流域面積671.7平方公里,如何管理成為AR擴增實境難題。2015年,靖安在全省率先探索河長制,形成鄉鎮河湖監管站、村級河長、組級巡查員三級管護網絡,實施“一河一策”。2017年,靖安進一步推行河湖管護認領制,制定“認領河長”獎勵辦法,對認領人實行“兩優先、五減免、一補貼”,河長認領制蔚然成風。管護模式不斷升級,靖安縣探索“山水林田湖”生態管護員制,除“認領河長”、義務監督員例行巡查外,另行安排人員每日對人員密集處河湖(水庫)開展巡查。
“河長可沒那么容易當,河岸每個石頭縫里都要看一看,看看有沒有垃圾在里面,不能馬虎,馬虎了垃圾就會沖下去。看見河里有垃圾,就得去鉗,如果長時間不巡河,我的火鉗都會生銹。”吳春生說。
河長制工作是靖安縣科學發展綜合考評內容之一。為做實做細河長制,靖安制定《靖安縣河長認領制目標管理和考核細則》,就河長制組織領導、日常管理、界面水質、管護成效等方面對各鄉鎮進行考核評比,對“十美河段”、“十佳河長”等進行表彰,河湖管護工作實現常態化。
靖安縣采用“互聯網+河長”監管模式,讓河湖管理對接“生態云”平臺。工作人員通過攝像頭即可對水質情況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一有情況,第一時間督促相關河長及時處理,水體污染溯源追責體系逐步形成。
此外,靖安每年開展“河長”入校園、每月編印《河包裝盒長快報》、“保護母親河倡議”等活動,公眾從旁觀者變成環境治理的參與道具製作者,“護河”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靖安縣內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100%達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