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京津冀地區高溫難耐,僅北京就數次創下同期氣溫最高紀錄。而距北京高鐵車程僅約100分鐘的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卻呈現另一番景象。6月30日傍晚,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簡稱察右前旗)的內蒙古京西草原,涼爽氣溫中,一陣劃破長空的包裝設計電音拉開了首全息投影屆京西草原機車音樂季的序幕。與此同時,不遠處名為“烏蘭察布之夜”的夜市亮起璀璨燈海,各種美食琳瑯滿目,現場人聲活動佈置鼎沸記者會。
今年,烏蘭察全息投影布高鐵站所在地察右前旗,立足區位交通優勢和文旅資源稟賦,錨定暑期旅游旺季,面向周邊省份游客推出一系列重磅農文旅融合活動,依托“清涼”優勢、點亮城鄉夜晚、帶火消費市場,鄉村振興發展勢能強勁。
暑期檔背后的“速度與激情”
日前發布的中國“2023避暑旅游優選地”名單中,烏蘭察布市榜上有名。高鐵開通后,從北京到烏蘭察布的時間被縮短到約100分鐘,正如一首歌曲所唱,“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暑期旅游消費在其中扮演著重要作用。”察右前旗委書記冀宏表示,今年旅游市場火爆,全國各地都在摩拳擦掌迎接“暑期檔”的到來,察右前旗從年初開始就著手策劃了豐富的文旅體康娛活動,在農文旅融合陣地記者會上演一幕幕“速度與激情”。
在音樂季道具製作現場不遠處的“牛村部落”游客接待中心,記者看著燈火通明的接待大廳和餐吧,感到難以置信:一個月前,這里還是一座沒封頂大型公仔的建筑。“烏蘭察布之夜”項目建設則更讓人驚嘆,從場地平整,到6月16日正式開街亮燈,僅用時20余天。8公里參展外,平地泉鎮的南村也不甘示弱,早在4月,南村旅游業全體從業人員就參與了為期一周的接待禮儀專業培訓,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抓住夏日旅游的黃金期,給游客不同的體驗。”察右前旗旗長班秀萍說,音樂季開幕當天就吸引了5萬多人前來,“烏蘭察布之夜”開街后的16天時間里,游客更是突破140萬人次,創造就業崗位2000多個,“這對于常住人口僅12.5萬人的察右前互動裝置旗來說,可謂意FRP義非凡”。
鄉愁里的“共富經”
“我一直有個心愿,那就是幫助我的農村鄉親們實現富裕。”在北京場地佈置經營一家路橋建設公司的察右前旗人王義說,在一次招商活動中,他了解到家鄉FRP正在農文旅融合發展領域謀篇布局,歸鄉創業的思緒開始升騰。
2020年6月,王義創辦的內蒙古京西農牧道具製作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落戶察右前旗,這是一家集農、養、旅沈浸式體驗為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目前,公司萬頭肉牛養殖繁育基地已經落成,兩萬頭肉牛育肥基地、年屠宰量達10萬頭的冷鏈屠宰加工中心也將投產。“我們和村集體簽訂了托養協議,每年能給村集體增加收入200多萬元。”王義介紹,公司還與農戶直接簽訂托養協議,把斷奶牛犢交給農戶飼養,按斤進行回購,項目全部運營后,可提供4展場設計00個就業崗位。
京西農牧業公司還積極打造“牛文旅”品經典大圖牌。今年,公司流轉了平地泉鎮小老圈村的閑置農房,投資3000余萬元,將老村打造成時尚的“牛村部落”。“你看,這處民宿就叫‘姥姥家’。游客能感受到以前農村真實的生活場景。”
去年開始,南村發展“鄉愁經濟”,將1模型30畝土模型地流轉給旅游開發公司,推出“我在南村有一分地”活動。“1000多個地塊很快就被認耕一空,說明許多人的鄉愁都與耕地聯系在一起。”南村黨支平面設計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小軍介紹,如果時間不充裕,還可以將菜地托管給村里的“蔬菜管家”打理。“蔬菜管家”們由20余名南村村民擔任,每人每月能掙3000多元。“以前在自家的3畝地里種菜,收入受市場波動影響很大,現在收入更穩定了,掙得也更多了。”談及一包裝盒年多來的變化,村民孫旺喜笑顏開。
越擦越亮的“農文旅”招牌
“我們對旗域內農文旅資源做了梳理整合,打造出東、中、西三條特色旅游線路,給游客帶來‘道具製作車在路上走、人在玖陽視覺景中游’的美妙體驗。”察右前旗文旅局局長王禎介紹,攤位設計中線“特色農文旅研學路線”是一條集研學觀光、文化體驗、產品展示于一體的精品景觀路線,“每逢節假日,都有許多市內外游客,沿著全長12互動裝置.5公里的達爾登健康慢行步道徒步或騎行,享受戶外游的快樂”。
通過精心規劃設計,察右前旗把生態資源、歷史文化與時尚旅游活動、農耕文明相結合,農文旅產業不斷憑顏值、靠實力快步“出圈”。
烏蘭察布市被稱為“中國薯都”。作為全市重要的馬鈴薯生產、加工基地,察右前旗的農文旅融合畫卷里必然少不了土豆的身影。在南村附近,一處占地面積約260畝的馬鈴薯花海,成為夏日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當地選用花期較長的“華頌1號”品種,使花海景觀可從5月持續到9月,整個暑期,游客都能穿梭在花海AR擴增實境之間打卡拍照。
為了活動佈置展覽策劃方便游客了解馬鈴薯的相關知識,當地龍頭企業內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還特意建起中國薯都馬鈴薯博物館。在這里,馬鈴薯數千年的世界史被和盤托出,一個個散落各國的馬鈴奇藝果影像薯故事被逐一打開,搭配聲光電的展示手段,讓人感到,原來不起眼的“土豆蛋子”竟然如此有文化。
近年來,察右前旗農文旅融合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鄉村振興走上了快車道。“下一步,我們將廣告設計繼續在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等方面發力,以三條精品線路為主線,聚力推進農文旅融合產業,繪出一幅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參展”冀宏說。 (本報記者恩浩 王靖 安路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