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年視角記錄鄉村振興故事_中國鄉08靠設計app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在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有這樣一支學生團隊,他們以青年學子的視角,記錄農戶在鄉村振興工作者的帶領下脫貧致富的故事,從而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鄉村振興的意義和魅力。

“林老師,請您介紹一下濱海縣濱淮鎮梁崗村的麥子年產量。”“我們梁崗村大概有4600畝農田,今年小麥的年產量能達到每畝1000斤左右。”202VR虛擬實境1年6月中旬,來自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的一支學生團隊帶著攝像機、錄音筆等儀器設備,來到鹽城市濱海縣品牌活動濱淮鎮,拜訪他們的老師——正在當地開展扶貧工作、掛職擔任濱海縣濱淮鎮黨委副書記、梁港村第一書記的常州大學青年教師林棟。

在林棟奇藝果影像的帶領下,這支大學生團隊利用兩天時間,先后參觀了當地的農田、道路、灌溉涵洞,來到展場設計多位當地農戶家中走訪。時隔半年,他們第二次來到設在濱海港高鐵站候車大廳的扶貧產品專營店,濱策展海港站店。

該專營店是林棟半年前參與設計規劃的,是長三角地區首個落戶高鐵站的扶貧產品專營店。在門店貨架上,除了濱海大米、白首烏等產品,還有濱海香腸、捆蹄、小花生、菜籽油等舞臺背板特色農產品。旅客在這里展場設計的每一筆消費,不僅能把濱海的特產帶回家,還能踐行一次消費扶貧行動。

展覽策劃兩天來,團隊成員站在林棟的視角,記錄下了村民日子越過越好的過程。回到學校后,他們分頭將采訪、拍攝的內容進行整理,7天后,記錄鄉村振興的短片《濱海沐歌》在青年用戶較多的新媒體平臺上發表。短短6小時,點擊量達10萬次。

“通過發表文章和視頻,可以記錄傳播并帶動當地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同時,平面設計記錄鄉村一線工作者,也可以吸引到更多像林棟老師那樣的人才,加入鄉村振興的隊伍中來。”團隊成員趙景說。

趙景曾患先天性小兒腦癱,是一名勇于挑戰命運的女孩策展,也是心懷感恩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她利用每年暑假去西部支教,鄉村振興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8年初,經典大圖在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幫助下,她牽頭成立了常州大學“青媒筑夢”團隊,10多名同學和3名指包裝盒導老師加入其中,旨在記錄各地鄉村振興的好點子、新路子。

2018年7月,“青媒筑夢”團隊來到四川省平武縣,經過一個多月的調研、采訪,團隊制作了扶貧紀錄片VR虛擬實境《川行平武》,展現脫貧攻展場設計堅戰給平武縣帶來的勃勃生機。《川行平武》不僅屢獲嘉獎,還被平武縣用作旅游形象宣傳片,網絡總點擊量超過30萬次。

在拍攝《川行平武》玖陽視覺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團隊又去了很多地方,拍攝了多部優秀的作品。三年來,1086名成員、12名指導老師加入團隊。他們先后來到四川、陜西、甘肅、貴大圖輸出州等12個省份,采訪記錄了50多個鄉村、187戶農民脫貧致富的故事,制作發表了多部訪談紀錄片和扶貧回憶錄。《包裝盒蠟染的故事》記錄貴州榕江產業振興;《阡陌夏集》詮釋人才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一環;《隆林行動》佐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玖陽視覺020年暑期,“青媒筑奇藝果影像夢”團隊向全省高校學子發出倡議,成立“人形立牌江蘇省青年記錄者聯盟”。打通企業經典大圖、政府開幕活動、高校、FRP媒體和聯盟五方資源平臺,基于智能化匹參展配機制與H5兩大核心技術,實現聯盟的可持續發展。

道具製作州大學畢業生、“青媒筑夢”團隊成員王凱欣說:“很多大學生都大圖輸出在為鄉村振興助力,如果能將這股力量擰到一起,它將空模型前強大。我們將依托新媒體打造一部鄉村振興回憶錄。”

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大圖輸出院長陳穎表示:“講好鄉村振興故事,傳承新時代奮斗精神,為建黨舞臺背板百年奉獻青春力量,這是我們的初心。打造生動人形立牌的思政大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磨礪成長,這是我們的目標。”(記者 蘇雁 通訊員 包海霞)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