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早上8點,劉松走進永安村里的辦公室,隨后的一天里,他一直在忙碌,和團隊人員一起設計產品包裝盒,做展板,和街道溝通做展廳,與村民對接房屋運營,帶游客參觀講解……
劉松是杭州市余杭區余杭街道永安村聘請的農村職業經理人,也有人開玩笑地叫他們“鄉村CEO”。
職業經理人原本是企業中的職位,是專門從事企業高層管理參展的中堅人才,可以理解為日常所稱的“金領”。自2019年起,余杭區開始廣發英雄帖,為農村招聘職業經理人,其目的是希望這些人才能帶動鄉村振興,助力發展鄉村集體經濟。
2020年9月,劉松與其他七位同事通過選聘,成為余杭區的第二批“鄉村CEO”,不到兩年時間,他已做得風生水起,幫助永安村村民人均收入從2018年不足3.5萬元增加到5.69萬元,村集體經濟則從56.8萬元增加到315萬元。
45歲以下,18萬元底薪,上不封頂。三年多時間,農村職業經理人這一新興職業從不為人知到引發熱議,到現在報名者紛至沓舞臺背板來。
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個創新模式,農村職業經理人也面臨著一些如水土不服、鄉民不和,制度受限的窘境。有學者認為,當務之急,是政府部門、村委干部、村民與鄉村職業經理人之間各自找到權、責、利的邊界,有序合作互助支持,方能共創鄉村的美好未來。
永安村的職業經理人
位于余杭區余杭街道的永安村,村民世代種糧,村域面積7.09平方公里,30個村民小組,農戶889戶,人口3100多人,擁有耕地5259畝。
永安村村委書記張水寶記得,2002年,只有十幾個村民小組的永安村賬上一分錢沒有,還欠了16萬元,整個村子的基本農田被切割得七零八落,到處是一小塊一小塊的村民種蔬菜的自留地品牌活動,種桑樹喂蠶的地、魚塘、墳地。進出村只有一條三米寬的泥路,好多稻谷拉不出來就爛在田里。
為突破困境,永安村先后進行了“土地集中流轉”“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做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并硬化了所有田間道路。“但老百姓收入、村集體收入,還是沒啥增長”,張水寶說,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28.5萬,屬于余杭區經濟薄弱村。
張水寶說,此后,在區領導支持,余杭街道的推動下,永安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了“杭州稻香小鎮沈浸式體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永安村村屬企業。他找了一家策劃公司,投入了100多萬元,在2019年11月8日,做了第一期開鐮節豐收月活動,一炮打響“永安稻香小鎮”的品牌。
但到了2020年,張水寶發現這家策劃公司有思路,但不懂運營。“我們迫切需要懂運營的人才,當時區農業農村局在招聘第二批農村職業經理人,我說我們村肯定要招的”。
2020年9月,劉松通過考試應聘到永安村,通過“模式創新、數字賦能、人才引進”等舉措,探索出了一條基本農田保護下鄉村實現振興之路。
劉松依托“永安稻香小鎮”品牌,做出了“禹上稻鄉”農文旅融合項目。
“禹上稻鄉”項目位于余杭街道苕溪以北,涵蓋永安、溪塔等8個村71.8平方公里區域,核心區塊位于永安村。劉松將核心區塊1000畝土地發展成10畝1單元的企業認養稻田,按照8萬元/年的價格對外提前一年進行認養,讓稻谷還沒種下去就已經銷售,確保了種植收益和減少市場風險。
然后與相關電商平臺合作,利用數字賦能產供銷,將數據集中展示在一張圖上,實現稻田生產、農產品溯源、數字稻田營銷等各類數字可視化;認養稻田的企業可以在手機上跟蹤管理自己的地;物聯網設備將田間氣象、土壤等信息接入阿里云,結合農產品的銷售進行數據分析,反向指導精準營銷和種植生產。
今年6月12日,“秧起禹上,共富稻鄉”——2022年“禹上稻鄉”插秧節啟動儀式拉開帷幕。
目前,“禹上稻鄉”先后獲得“杭州數字鄉村示范村”“杭州市首批共富村”“杭州市首批未來鄉村”“浙江省AAA級旅游村莊”等榮譽稱號,來旅游、參觀、大型公仔研學的人越來越多。
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
像劉松這樣的農村職業經理人,余杭區目前共有15人。
余杭區農業農村局科技教育部科長章斌說,局里最初設立農村職業經理人的想法是在2018年9月,“當時領導找到我說,想做個創新,給村集體經典大圖經濟找個市場化的經理人,薪水高一點,人才才能引進來,我聽了覺得心里沒底,因為這事情該怎么做全國都沒有先例。”
章斌介紹,在余杭,有的村子互動裝置很富,比如因為地理區位好,造了很多房子租給鄉鎮企業做廠房,一年能有四五千萬元的收入。而更多的則是自然環境好但村子比較窮的,村委沒有能力把村子經營出去,政府每年要通過上億元的財政補助,來保證這些村集體的開門運轉。
“我們想大力去發展村集體經濟,引入一些市場化的運作,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當時就有了農村職業經理人這樣的設想,實質就是給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的子公司找個總經理。”
2019年7月份,在杭州市余杭區區委、區政府官網上,余杭區農業農村局面向全國公開招聘第一批農村職業經理人,招聘人員實行合同管理,基本年工資18萬元,另有績效考核則需要他們在鄉村經營中獲得,由各村股份制經濟合作社自行制定。而農村職業經理人所建團隊的工資,需要他們與團隊共同從鄉村經營中獲得。首次聘用期兩年,對合同期滿確需續聘的,經綜合考評,滿足條件的可予續聘。
招聘對象是那些愿意在鄉村做運營,愿意回鄉創業的年輕人,年齡在45歲以內,如果確實優秀,也可以突破年齡限制。
章斌說,為防止把“農村職業經理人”當村務工作者用,余杭區農業農村局給要人的村子訂了4條規則:第一條,必須是村民代表大會大家都同意了才能來報名招人;第二條,關于包裝盒村子的發展,村兩委(村支部、村委會)自己要有想法,每個村關于農村職業經理人的崗位職責都要明確;第三條,要把村里的資源打包給到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子公司,并且要給公司制定考核目標;第四條,村書記要放權。
第一批和第二批
但第一次嘗試并不盡如人意。
章斌回憶,第一批只有4個村子要人,其他村子都在觀望。
“就4個村,人也沒招滿。”章斌記得,有一個村因為報名人數少只有2個人,直接就退出了。給徑山鎮徑山村包裝盒招人的時候,筆試面試排在第一名第二互動裝置名的兩個,上崗前最后一刻都被企業3倍高薪挖走了。村書記不愿將就,也退出了。
還剩兩個村子各招了一個,徑山鎮小古城村的唐文銘和良渚街道新港村的一個,結果兩三個月后新港村這個農村職業經理人被企業挖走了,只有唐文銘一直堅守到今天。
小古城村因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古城遺址坐落在村里而得村名。2019年,唐文銘被引進到小古城村以后,帶領團隊打造了彩虹滑道,建設了苕溪營地、古精靈樂園和村游客服務中心等,并引進陽光農場、英特營地等優質農耕文化和旅游項目,幫助村民積極利用閑置資產投身鄉村旅游產業,打造出各類可供游客停留、體驗、玩樂的項目。
“村里找我來就是解決發展問題的經典大圖。這對我來說不只活動佈置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責任。”唐文銘希望,接下來的5年小古城村能成為集農業生產加工、生態旅游、研學教育、物業管理、產業孵化于一體的綜合性鄉村產業實體,成為一二三產有機融合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鄉村振興樣板。
2020年,余杭區農村職業經理人第二批招了8人。
余杭街道永安村的劉松、徑山鎮徑山村的姜偉杰、黃湖鎮青山村的楊環環、現已屬臨平區運河街道雙橋村的鄭巧飛等,就是第二批農村職業經理人,他們已經為村集體經濟服務了將近兩年。
劉松在報考FRP農村職業經理人之前,曾經在浙江省一家大型民營集團的下屬合資公舞臺背板司任總經理,還為上市公司組建過農產品的供應鏈公司。
劉松說,以往的經驗說到底都是服務老板一個人的,“我想如果有機會來服務一個村,這個意義跟價值更大,因為服務的是整個村的老百姓”,劉松覺得鄉村振興離不開運營,如果余杭的農村職業經理人模式能成,可以推廣到整個中國鄉村。
2020年9月,還在工作交接期,張水寶就讓劉松提前參與11月舉辦的永安村第二屆開鐮節的籌備工作。劉松開始在原單位和永安村兩邊跑。節后,他就拿出了永安村稻香小鎮公司3-5年的發展戰略規劃。在這個規劃里,2025年,永安村將成為“全國鄉村振興樣板”,稻香小鎮公司全年實現主營收入一億元。
永安村今年盤點和新增了產業空間達到28474平方米,給水稻全產業鏈提檔升級做配套,劉松說,這些空間主要將用于打造“稻香綜合體”(包括展示中心、接待中心、產業中心)、“稻上學堂”(鄉村振興培訓學院)、“稻夢基地”(中小學生研學營地)以及“米多多之家”(網紅大米體驗工廠,包括大米加工、觀光、研學、培訓、考察、倉儲、檢測等于一體)這四大空間,還有幾個記者會小的空間用于專家工作室、創客工坊、手工體驗坊、網紅直播間等。
如今,劉松的團隊擴充到了十六七人,銷售、運營、產品供應鏈、項目申報、項目管理、項目驗收、活動策劃等。除了一位返聘人員是退休的永安村委副書記外,其他都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有一位是留學回來的管理學碩士,還有一個是南京農業大學的農學碩士。
引進職業經理人和團隊進行專業化運營后的永安村,近兩年,營業收入啟動儀式由2019年的120萬元提高到2021年的2250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由2019年的73萬元提高到2021年的31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從2019年的42322元提高到2021年的56920元;核心區塊水稻產值由2000元/畝,提升至6000元/畝。
把村莊經營出去
楊環環進駐青山村時,村里的產業不多,就只有青山自然學校和融設計圖書館,而青山村股份制合作社下成立的余杭綠水未來鄉村發展有限公司也只有她一個人。運轉了大概半年,一個本村大學生村民回到青山村,隨后入職公司。今年上半年,公司又招進幾個人,青山村的農村職業經理人團隊終于搭建起來。
團隊任務有三,引進業態把村閑置資產盤活,也包括村民的閑置房屋;訪客與旅游,規范村子的民宿、農家樂,為單位團建串聯線路;還有就是品牌活動的打造和市場宣傳。
楊環環說,招商引資不僅包括要把業態和項目引進來,同時要讓業態在青山村真正能落地,能在這邊有更好的發展,公司要做包括租金談判、合同簽訂、協調村民關系等很多服務。
去年,綠水公司的營業額有60萬元,但公司還沒有什么利潤。不過,楊環環認為,雖然還沒有賺錢,但通過一個可控的成本,讓整個村的產業有效地運轉,活起來,讓村民的閑暇變得有意義,這本身就是成績。
余杭區黃湖鎮黨委書記陳國強說,經營鄉村就是經營企業,甚至比經營一個企業更復雜。
陳國強認為,現階段,農村職業經理人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進項目,讓村子里的業態能夠更好地鏈接起來,讓青山村村民致富增收;第二件事就是讓整個青山村的品牌增值,讓外界更多地聽到青山的聲音。接下來青山村會做藝術鄉建,只有美麗鄉村才能孕育真正的“美麗經濟”。
現在的青山村水清,人氣旺,村子變得越來越美,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現已屬臨平區的運河街道雙橋村是個平原村莊,現在,游客數量從2018年的一兩千人,攀升到三萬人,特別是春天油菜花盛開時,村里還會堵起車來。
雙橋村的農村職業經理人鄭巧飛說,“我的任務是把村子運營好”,不過她并不認為經營鄉村最終靠的是景點和旅游,目前雙橋已明確了從村莊到景區到產業園區的發展路徑。
在鄭巧飛看來,農村職業經理人既是CEO,也是產品經理,一方面,需要為村莊發展規劃建言獻策、規劃特色產業發展路徑、設計村莊品牌、招引產業項目、與村民溝通做好閑置資產盤活;另一方面,也要側重產品包裝與運營,積極引進契合村莊產業發展導向的項目,策劃推廣特色活動等。
政企權責邊界
對于職業經理人們來說,最大的困難是跟人打交道。
“發動村民共同參與的難度還是蠻大的。”劉松說,比如跟村民們說發展規劃、長遠打算,他們不太能聽得進去。我廣告設計們感覺永安村的成績已經很明顯,業務越做越大,知名度越來越高,領導關心也越來越多,但對農戶來講,他們一定要看到眼前的東西才會有行動,比如游客上門了,他們才能反應過來,做個生意。展場設計
“我其實非常重視農戶參與,如果他們只是看客,鄉村是發展不起來的,即使通過政府支持或者我們運營團隊努力給運FRP營起來,也不能算成功。鄉村的振興,主體還是農民的參與和共享”。
劉松說,經過兩年多的運營,村民的參與度越來越高。不少村民主動聯系公司,做起農戶手工藝品店、民宿、農家樂飯店還有體驗工坊,還有的村民回鄉創業。
更多的問題還是在職業經理人和村委書記的磨合上。
雙橋村村委副書記季平說,“以前,我們既當村干部又當職業經理人,是‘土弄弄’。有了職業經理人,明顯感覺更專業,而且思路開闊。”
但也有村攤位設計委書記說,本身村里基礎已經做好了,農村職業經理人就是來錦上添花的,“他不是搞創新的科研人員,他是操作員”。
“要劃清與村干部的權責邊界,我們跟村干部的道具製作職能是同步而不是重疊的,要拿到一定的(用)人權、場地佈置物權和財權,我覺得是最關鍵的”,劉松表示。
目前農村職業經理人有做得好,也有做得不太好的,劉松覺得問題主要有二,一個是村干部的支持度,如果不能取得村干部支持,那么招人、資金、資源等運營基礎條件都沒法保障,是很難人形立牌出成績的。另外一個就是本人,有些職業經理人可能沒有鄉村工作經驗,對鄉村工作的節奏和方式不適應,也影響成績的發揮。
在徑山村職業經理人姜偉杰看來,“從職能角度農村職業經理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既是領導又是服務者,可以理解為對外領導,對內服務,首先心態需要平衡。找到平衡點確認自身定位尤為重要”。
章斌認為,“農村,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余杭區農業農村局正在探索政企權責邊界。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下的公司,不是按照集體經濟組織條例來管理,而是按照公司法管理,按照現代企業的制度運營。“農村集體資金、集體資產和集體資源要打包放到這個公司里,然后給它制定績效考核標準,制定人權、財權、事權的審批權限,這樣這個企業才能做得好。”
職業成長空間
第二批農村職業經理人即將兩年到期,章斌表示,“會續簽,余杭區財政會繼續支持下去,農村職業經理人招聘也會繼續下去”。
章斌說,和第一批招人時的無人問津相比,農村職業經理人現已成為香餑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報考。比如2021年第三批招了8人,總共有四五百人報名;2022年的招考還沒有正式開始,目前已有20多個村子展覽策劃提出要人需求。
對于農村職業經理人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章斌說他一直在想幾個問題:怎么賦權留住人才?怎么給他們一個空間,為他們做出一整套的職業規劃?
最近,章斌和劉松聊到村股份制合作社下的公司的未來發展。他說可以嘗試評估永安村的投入,將其折算成股份,讓職業經理人入股公司,職業經理人就包裝設計是對董事會負責,而不是對村委會負責。
劉松廣告設計說,“這攤位設計樣的記者會話就等于把公司和職業經理人充分綁定了,那我肯定拼了命要把公司搞好,我愿意做這個實驗”。
章斌還讓劉松牽頭,把余杭區農村職業經理人協會先建起來,區農業農村局計劃每年組織有意愿的年輕人進行培訓,通過考試可以拿到資格證書,只要通過面試,就可以去有需求的村子任職農村職業經理人,“以后逐步做成農村職業經理人的人才庫,供需奇藝果影像可以同發力”。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小云認為,農村職業經理人制度,是浙江省在發達地區進行的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的一個創新模式,杭州的余杭區走在了全國前列。通過財政聘任農村職業經理人,就相當于為鄉村配備了專門的“包裝設計經濟村官”,將鄉村治理的功能延伸到了發展領域。
李小云說,其實一直都有干部下鄉、大學生村官,但他們不是專門在鄉村做經營這件事的。而農村職業經理人的核心價值,就是能夠在將鄉村的資源轉化為資產的過程中,確保農民作為受益主體的機制。
李小云認為,一名稱職的農村職業經理人,最重要的就是規劃、策劃與營銷的能力,對市場化有合理的判斷能力,且有必要的市場化資源,有基本的現代企業運營知識。
“在我們這邊的人眼里,農村職業經理人又土又潮,土的是要扎根本地、做本地鄉土產業、賣的都是土特產;潮的是,一來行業很新,現在很多人在關注,又加上鏈接了很多資源,整個資源和平臺很大,所以自己來這邊反而變得更潮了”,楊環環告訴記者。
新京報記者 劉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