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雄城際開通在即 有望一小時通達
雄安站出站可“零距離”換乘地鐵、公交;兩地間列車運行時間暫未確定
12月18日,雄安站航包裝盒拍圖。從空中俯瞰,橢圓形的屋蓋輪廓似一瓣青蓮上的露珠,契合雄安新區的水文化。
12月18日,一列復興號列車正停靠在新建的雄安動車所內。
12月18日,雄安站候車大廳,工作人員進行最后的裝修工作。
12月18日,霸州北站航拍圖。
12月18日,固安東站候車大廳。
平面設計今年年底,京雄城際鐵路將全線通車運行。京雄城際采用了70余項創新技術,實現了智能設計、智能運維。京雄城際最大的新建車站雄安站采取了站城平面設計一體化設計,可實現客流的“多舞臺背板進多出”,未來高鐵旅客出站可“零距離”換乘地鐵、公交。京雄城際在景觀設計理念中將鐵路、生態、智慧、景觀、文化等多種元素融合,打造山水、田野、園林、多樣化植物、多樣化人文景觀組成的“生態廊道”,最終實現“從北京到雄安,一路都是景”。
近期,京雄城際鐵路沿線的各個車站都在進行最后的收尾工程。據鐵路部門消息,今年年底,京雄城際鐵路將全線通車運行。記者了解到,京雄城際采用了70余項創新技術,實現了智能設計、智能運維。
北京至雄安有望一小時通達
從地圖上看,京雄城際高鐵北起北京西站,一路向南經廣安門、李營后與京九鐵路正線分開,途經北京市大興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河北省固安縣、霸州市后,終至雄安新區雄縣,全長106公里。其中,利用既有京九鐵路15公里,新建線路全長92.4公里。
京雄城際北京段已于去年開通,今年年底,京雄城際大興機場至雄安段也將投入使用,屆時京雄城際全線都將開通。
對于市民最為關心的列車運行時間問題,記者從全息投影鐵路部門了解到,由于目前鐵路部門還沒有制定出京雄城際的具體運行圖,北京至雄安兩地間最終的列車運行時間暫時不能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線通車后,北京至雄安的軌道交通時間將明顯縮短,有望一小時通達。
京雄城際大興機場至雄安段自北京大興機場站引出,途經北京市大興區,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固安縣、永清縣和霸州市,終至雄安新區雄縣,沿線設車站分別為固安東站、霸州北站,終到雄安站。其中,雄安站位于雄縣城區東北部,是舞臺背板京雄城際鐵路規模最大的新建車站。大興機場至雄安新區段正線長56.9公里,其中北京市3.15公里,河北省53.75公里,設計速度350公里/小時。
記者了解到,為了實現讓高鐵穿行在綠色生態之廊中的目標,京雄城際實現了灰色基礎設施向綠色生態互動裝置基礎全息投影設施的轉變,在景觀設計理念中將鐵路、生態、智慧、景觀、文化等多種元素融合,打造山水、田野、園林、多樣化大型公仔植物、多樣化人文景觀組成的“生態廊道”,最終實現“從北展場設計京到雄安,一路都是VR虛擬實境景”。
京雄城際采用了70余項創新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京雄城際鐵路采用了70余項模型創新技術。其中,京雄城際是國內鐵路首次實現全線、全專業、全設計階段BIM技術的應用。
所謂BIM技術,就是在設計時實現從二維向三維的轉變,可以提高設計質量和效率,在設計初期,就可以對項目建成情況進行三維展示。“這樣我們的設計人員就能及時發現設計中的一些缺陷,立即開展專項研究,采取措施解決這個問題。”據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康學東介紹,依托BIM技術,京雄城際在施工中實現了智能梁場、智能化裝配式建筑設計、智能建造等一系列成果。
在運維方面,康學東表示,設計單位首創推出了一套智能運維系統。運用智能傳感、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將工務、電務和供電三個系統進行一體化設計,打造出一個智能監測平臺,使鐵路部門在運營時能夠及時發現京雄城際鐵路上固定設施的運行情況。“這就如同給有心臟病的人帶上了一個心電監測設備,能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進行預警和維修養護。”康學道具製作東說。
霸州北站
車站設計融入京南門戶元素
霸州北站位于霸州市西北側,車站性質為中間站。車站規模為2臺4線,最高聚集人數400人。
霸州作為冀中機樞、京南門戶,車站在設計時將這一元素融入其中。霸州北站外幕墻方案將“龍形”圖文與漢字的“門”字巧妙結合,應用到建筑的雙層輪廓上。通過強烈的虛實對比,凸顯了“龍門”的形象。玻璃幕墻順應立面斜線,呈漁網狀分格。
由于外幕墻造型復雜、幕墻龍骨體系復雜,車站建設者多次進行幕墻龍骨造型的優化排布,保證安全性的同時,確保裝飾造型的形成。
固安東站
設計體現“花木之鄉”文化特色
固安東站位于廊坊市固安縣境中部,距固安縣城約12公里,車站性質為中間站。車站規模為4臺8線,最高聚集人數1000人。
固安東站的設計結合當地特有的柳編工藝的細節,摒棄傳統設計中過于具象的文化符號,抽象提取元素,放大其尺度,用空間造型感受替代工藝裝飾語言。為充分體現“花木之鄉”的文化特色,外幕墻采用策展雙曲面加工工藝,描繪出水波紋造型;室內吊頂采用白色及木色人形立牌鋁方通垂片,白色方通貫穿東西,木色方通通過尺寸調整勾勒出樹葉造型。
雄安站
站城一體化設計 可實現客流“多進多出”
昨天下午,記者探訪了京雄城際鐵路中最大的新建車站——雄安站。據了解,雄安站采取了站城一體化設計,可實現客流的“多進多出”,未來高鐵旅客出站可“零距離”換乘地奇藝果影像鐵、公交。此外,車站擁有“智慧大腦”,能夠實時監控站內設備設施,車站屋頂還通過“光谷”設計與太陽能板的結合基本實現了照明用電的“自給自足”。
1 從地面進站直接就能步入候車區域
京雄城際雄安站工程總建筑面積47.52萬平方米,站場總規模13臺23線,從工程圖上可以看到,雄安站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2層,局部設夾層。高架層為鐵路高架候車大廳;站臺層為鐵路及軌道VR虛擬實境交通R1和R1機場支線站臺層;地面層中央為地面候車大廳,兩側為配套公共場站;地面夾層為出站廳及配套商業;地下層為地下開發空間、K1線場站及地鐵M1線。
昨天下午,記者進入正處于施工收尾階段的雄安站,現場的不少工人正在進行候車室座椅安裝、墻面保護涂料粉刷、電梯設備調試等工作。記者注意到,與其他多數高鐵站不同,雄安站的大圖輸出車場軌道層并沒有直接架設在地面上,而是從空中接入了車站地上二層,旅客們如果從地面進站,直接就能步入候車區域。
雄安站在設計時充分體現站城一體化理念,使其能有效融入城市機體,車站布局靈活多樣,形成“多進多出”的進出站流線格局。未來,旅客將可自由選擇地面候車、高架候車等不同候車模式,提高換乘效率展覽策劃。
站在站內抬頭觀察,就會發現天花板上安裝了有很多孔洞的金屬板材。這樣設計主要是為了隔音降噪,由于車場軌道層位于車站地上二層,也就是相當于高鐵列車要在一層屋頂運行,為了降低噪音對旅客的影響,便在地上一層的天花記者會板上采用了穿孔鋁單板的工藝。除此之外,車站內還應用了多種吸引材質降低噪音,例如,首次采用裝配式可降噪吸聲站臺墻。
2 “智慧大腦”可實時監控站內設備設施
京雄城際鐵路作為智慧高鐵的范例,其最大的新建車站也有不少“智慧”設施。
據雄安站黨總支書記付強介紹,雄安站內有多套智慧系統,可以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把業務與技術深度融合,讓數據與服務器資源共享,形成統一的指揮平臺。這個平臺也叫“智慧大腦”,可以對全站800個監控設備、記者會795塊電表、48塊水表,還有68部扶梯、42部直梯等進行全過程監控,設備發生了故障,可以及時進行搶修和檢修,為旅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在運維上,雄安站通過智能能源管理系統,實現了對電耗、水耗、冷熱源等能耗的計量與遠傳,有效監測建筑能耗,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管理,降低建筑總體能耗。
在安全上,通過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利用多種傳感器技術、信息管理技術,實現對雄安站站房重要結構部位進行實時健康度監測,及時發現建筑結構存在的安全隱患。
雄安站還有一套智能旅客服務系統,包括人工及自動售檢票設備、實名制核驗設備等,滿足電子客票使用的需求。
在人性化設計方面,車站內在重點旅客候車區內部設置了輪椅候車席位,考慮哺乳需求設置私密的哺乳室,兒童候車娛樂區采用溫馨的配色系統,保證視覺舒適度,選用軟包墻裙,保護兒童安全。設18處第三衛生間,布置在國鐵和配套場站公共區,服務特殊乘客。
3 屋頂鋪太陽能板 照明用電基AR擴增實境本自給自足
雄安站的設計理念以雄安水文化為靈感,如果從空中俯瞰,平整的建筑屋頂在中部高架候車廳處向上抬起,邊緣向內層層收進,橢圓形的屋蓋輪廓如清泉源頭,似一瓣青蓮上的露珠。屋面周邊由太陽能板漸變到陽光板,宛如粼粼波光,契合雄安新區的水文化。
包裝設計除了工藝復雜外,雄安站還將很多智能化、綠色化的設計融入其中。如果從雄安站的空中俯瞰,車站屋頂中間區域拉開了一道縫隙,全部鋪設玻璃幕墻,兩側設置綠植墻,打造成極具特色的“光谷”。從空間上看,這條15米寬的“光谷”將京雄、京港臺車場與津雄場天然分割,同玖陽視覺時也成為室外景觀庭院,作為上下貫通的采光通廊,將自然光線和景觀引入室內。還增加了地面候車廳與高架候車廳的聯系,同時解決了采光、通風、消防排煙等技術要求。
雄安站屋頂鋪設了4.2萬平方米光伏建材,總裝機容量6兆瓦光伏太陽能板,收集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供車站日常使用。記者了解到,根據測算,這些太陽能FRP板產生的電能基本能夠滿足車站照明用電的“自給自足”。據中鐵建工集團雄奇藝果影像安站項目黨工委副書記王星運介紹,這些太陽能板的年均可發電量達580萬千瓦時。
據初步測算,光伏發電的引入,每年可節約用煤18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噸。屋面系統創新設計,屋頂太陽能板與“光谷”構造有機結合,共同形成層次豐富、輕盈通透的“第五立面”效果。利用太陽能屋面系統,能有效節約電能30%。
4 雄安站采用雙層立體候車布道具製作局
置身于雄安站內,給人最突出的感受就是簡潔,內部的主體基調是青灰色。據了解,車站首層候車大廳內使用的就是一次澆筑成型、不做任何修飾的清水混凝土。據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總建筑師周鐵征介紹,清水混凝土結構可以直奇藝果影像接用結構來表現空間形態,一次成型后不用再做任何裝飾裝修。“這也是國內首個三維曲面清水混凝土候車大廳設計,能滿足橋下候車廳整體性、韻律性,塑造了通透簡潔的空間效果,室內空間盡可能減少裝飾裝修材料的使用。”周鐵征說。
雄安站采用雙層立沈浸式體驗體候車布局,以地面層(地上一層)進站為主,高架層(地上三層)進站為輔,利用地面層和站臺展場設計層之間的空間設置出站夾層。實現旅客“進出分層,到發分離”,進出暢通。
據了解,旅客進站可乘公共交通工具到達首層的落客平臺,進入首層候車廳進站;地鐵到達旅客可進入首層或高架層候車廳進站。旅客出站可通過城市通廊后在夾層“零距離”換乘地鐵、公交、出租車,還可以下至地面層換乘公共交通。同時,國鐵出站廳設有通往地面層和高架層候車廳的扶梯,國鐵旅客無需出站即可在站內換乘。
未來,京港臺高鐵、京雄城際、津雄城際三玖陽視覺條鐵路線將在此匯聚,與公交、出租車等地面交通實現立體換乘。(記者裴劍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