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龍南市楊村鎮的燕翼圍內品嘗沈浸式體驗客家土菜(6月19日攝)。
江西南部,龍南的青山翠谷間,376座圍屋錯落分布。這里匯集了贛南70%以上的圍屋,被譽為“圍屋之都”。
在魏晉南北朝至宋元之交,戰亂硝煙數度漫卷中原,客家先民陸續背負行囊南遷。他們踏入龍南這片山高林密的“世外桃源”,用黃土夯筑起集家、祠、堡于一體的圍屋。
圍屋的設計,體現了古人生存的智慧。
在龍南,圍屋已不只是靜態的文物。它們正經歷一場深刻的大型公仔“活化”蛻變奇藝果影像,從塵封的歷史中走開幕活動來,煥互動裝置發出新的生機。
龍南市啟動了系統性的圍屋保護修繕行動,建立起政府部門主導、國有企業參與、社會資本引入、產權人配合的聯動機制,已累計投入1.5億元,完成了92座圍屋的修繕工作。
空中俯瞰世客城,龍啟動儀式雁塔、烏石圍酒店與周邊民居群VR虛擬實境落等建筑巧妙構成磅礴AR擴增實境的“客”字,圍屋封閉的大圖輸出防御符號,轉舞臺背板化為客家人“開門迎客”的開放標志。
龍南,這座“圍屋之都”的創新實踐,守住了客家展覽策劃人的鄉愁記憶,也成為驅動龍南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今年1至4月,龍南接待游客達333.3萬人次。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游客在龍南市關西鎮的田心圍民宿內休息(6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這是位于龍南市楊村鎮的烏石圍(6月1品牌活動9日攝,無人機照片)。
模型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這是位于龍南市關西鎮的關西新圍(6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萬開幕活動象 攝
這是修復后的模型龍南市包裝盒楊村鎮烏石圍內的馬頭墻(6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游客在龍南市楊村鎮的細翼圍內品茶交談(6月19日攝)。啟動儀式
這是位于龍南市關西鎮的贛南圍屋營造技藝展示館內的雕塑(6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記者會游客在龍南市楊村鎮的燕翼圍內選購村民的土特產(6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村民在位于龍南市關西鎮的關西新圍編平面設計制客家織帶(6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游客在龍南市楊村鎮燕翼圍周邊游覽(6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這是位于龍南市楊村鎮的燕翼圍(6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這是位于龍南市關西鎮的田心圍(6月19包裝盒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舞臺背板
這是位于龍南市楊村鎮的燕翼圍(6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游客在龍南市關西鎮關西新圍前游覽觀光(6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這是融入客家圍屋建筑風格的龍南市世AR擴增實境界客家民VR虛擬實境俗文化城(6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這是修復后的龍南市楊村鎮明代烏石圍(6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游客在龍南市記者會關西鎮的田心圍民全息投影宿院子里休息(6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