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7月13日電(記者高爽)“媽媽,稻田畫上的顏色是染上活動佈置去的嗎?”盛夏大圖輸出,站展場設計在“稻夢空間”景區27米高的觀景臺上,清涼的風吹全息投影過舞臺背板,一名孩童指著以一大朵品牌活動牡丹花為主體的巨幅稻田畫《包裝盒國色山河》向身旁的媽媽發問。
稻田畫《國色山河》VR虛擬實境。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小朋友,顏色不是染上去的,是水稻葉片的顏色不同。”“稻夢空間”景區稻田畫技術部部長朱麗華講解道,“為了讓畫色彩更鮮明,我們會穿插栽種綠色、紫色、黃色、白色、橙色記者會等7種葉片顏奇藝果影像色的水稻。邀請你明年春天來體驗一下水稻插秧,親手摸摸、親眼看看葉片顏色各異的稻苗。”
暑活動佈置期來臨,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的“啟動儀式稻夢空間”景攤位設計區迎來大批游客。乘坐小火車包裝設計駛入稻田畫觀賞美景、體驗測量稻株高度為其拔草……其中最吸引人的項目,莫過于登上觀景臺欣賞稻田畫。
7月8日拍攝的“稻夢空間”景區(航拍FRP舞臺背板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鋼互動裝置 攝
今年,“稻夢空間”景區在1500畝稻田中“繪制”了15幅稻田畫。一幅稻田畫從構思到落地,要經歷圖案設計、制圖處理、彩稻培育、GPS定點、精準插秧全息投影、田間管理六步參展。
“4月初,我們選取抗倒伏人形立牌的彩稻育模型苗,5月初用GPS定點并人工移種到田里,6月中旬稻苗長到六七十厘米后便進入最佳觀賞期,一直可以持續到包裝設計10月水稻成熟收割。而畫面的構思在前一年12月就開始了策展。”朱麗華表示,除了在沈北新區栽種稻田畫,今年景區稻田畫技術部還承接了黑龍江、河北、天展覽策劃津等地稻田畫設計、指導栽種工作。“記者會名氣打出去了,近幾年不少省份的客戶找我們指導創作稻田畫。”
在給觀眾帶來近半年的觀賞體驗后,每年10月份,“稻夢空間”景區的水稻迎來收割季。“除了景區的稻田,我們還從周圍農戶手中流轉了3萬畝土地,用于規模化種植優選水稻品種。”沈陽錫伯龍地創意農業產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愛軍介紹。
在“稻夢空間”景區,記者看到:使用自產稻米制作的米線道具製作參展、米糕、攤位設計米皮、冰淇凌、稻咖啡等受到游客歡迎。“家里的土地流轉給公司獲得一份收入,我就近到這沈浸式體驗里打工,又能獲得一份收入。”負責售賣稻米冰淇凌的員工宋建梅說,和她一樣,村里很多人來這里就業,“不比外出打工賺得少!”
7月8日拍攝的“稻夢空間”景區一角。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在“稻夢空間”,一粒米可以是稻田畫中的一抹金黃,可以是農家飯館餐桌上的一份米皮、一碗米線、一塊米餅,還可以是游客品嘗過后買回家的稻米……從填飽肚子的品牌活動糧食到承載創意的載體,“稻夢空間人形立牌”的實踐,讓一粒米變成文化符號、生態坐標,和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