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周濤:08靠設計公仔航天“跨界”工匠,技術和管理“多面手”[組圖]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中國網訊(封曉東 王艷靜 劉一丹)  他是奇藝果影像一名航天工匠,用精湛的數控加工技術鑄高質量國防重器;他是一名帶頭人,用完善的班組管理將團隊打造成任務攻堅的“主力先鋒”;他是一名講師,秉承一顆匠策展心傳承技藝。他是周濤,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1所三發公司數控加工中心操作者,全國技術能手。航天事業的成長平臺和完展覽策劃備的人才培養體系,練就了他技術和管理“多面手”,更是車間里最忙包裝盒碌的“跨界”工匠。

“第二屆全國刀具應用技術大賽第一名道具製作”、“中國技能競賽——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第七屆職業技能競賽數控車工組第三名”、“北京市豐臺區首席員工”、中國國防郵電職工技術協會數控車工專業技術委員會委員……33歲的他,用16個年頭、近6000個日日夜夜,從“車床新手”到“航天工匠”,精心傳承工匠精神,打造了一支能打善戰的航天數控專業高技能團隊。

“如果成功有捷徑,VR虛擬實境只能是勤奮”

  周濤在做加工前的準備工作。  封曉東 攝影

2004年11月,周濤憑借畢業實操第一名的成績,進入31所,成為了一名航天人。

開幕活動

VR虛擬實境到車間,周濤被活動佈置分到普通車床組。“當師傅帶我到現場了解加工的產品時,從學校帶來的那些自豪感一下子就消失了。”回想起自己剛入車間時的一幕,周濤至今記憶猶新,“當時發現好多東西都是在學校沒接觸到的,自己都不大懂。”雖然眼前的工作有點陌生,但也激發了他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從那時開始,作為航天工程領域的“新兵蛋子”的周濤,經常會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遇到什么問題、怎么解決的,都一一記錄大圖輸出在小本子上。隨著小本子凝練的知識越來越多,他的技術功底也越來越強。

2007年周濤被調至數控班組。面對全新的設備和高精度產品的要求,從數控編程到電腦繪圖,記者會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如何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周濤當時也想了很多辦法。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鉆研學習,把畫圖軟件當做“網絡游戲”,沒日沒夜的在“玩”,甚至有時往返近4小時車程,趕著上一小時編程課。

  周濤(中)與同事討論工藝圖紙。  封曉東 攝影

小崗位也有大創新

  周濤在檢測機床精度。  封曉東 攝影

除了技術經驗的積累,創新一詞也是周廣告設計濤時常掛在嘴邊記在心里的。在周濤看來,“創新”就是將自己的各種想法、技巧匯入工作的點滴中。自制刀具、優化工裝、設計夾具量具、改進封頭殼全息投影體加工方法……這些金點子,都是周舞臺背板濤“實踐經驗+靈感”琢磨出來的。

他從同事用壁紙刀切西瓜得到靈感解決技術難題,將產品參展交檢合格率由30%提高到100%,加工檢測方案被廣泛應用到多種航天產品研制生產中。十多年來,創新技術難關,多個型號的關鍵產品通過他的雙手完美展現。

  在加工前,周濤精準檢查刀具磨損度,確保質量。  封曉東 攝影

勇擔廣告設計重任 打造數控專業主力先鋒團隊

周濤(中)帶領同事們在組品牌活動建的全新生產線上,全程參與設備安裝、調試、試運行。  封曉東 攝影

“時間緊、責任大,我必須把重擔挑起來!” 2017年,為VR虛擬實境了適應任務發展需要,公司籌建關重產品生產線包裝盒,他毅人形立牌然擔起了這份重任。面對空曠的新廠房,他開始在心里繪制數控車間場地佈置新藍圖,設備引進、團隊建設、任務生產……去機床廠驗收,針對各種技術參數逐個確認,全程參與設備安裝、調試、試運行等籌備工作。

依據多年經驗規范管理流程,將計劃攤位設計按照每日工作量分包裝設計解到道具製作每臺機床、監控到每臺活動佈置設備、監測到每道工序。他通過“任務細化、過程協調、瓶頸改善、跟蹤確認、每天總結”的方式制定作業指導書。用不到一年時間成功打造了一條高質量數控生產線和一支能打善戰的數控專業主力先鋒團隊。

  周濤(左二)和同事在研究產品的加工方案。  封曉東 攝影

師帶徒 傳承“工匠精神展覽策劃

  周濤(右一)在給徒弟講解工裝使用方法。  封曉東 攝影

在周濤看來,技術出眾只能稱開幕活動之為“工”,做好技術傳承才能稱之為“匠”。

在工作中,周濤傾注了大量心血培養90后、00后成為技術骨干,在對班組人員進行理論培訓的同時進行實操教學。幾年下來,周濤已經培養出10多名優秀技能人才,成為航天裝備制造領域數控生產線上的主力軍,他帶領團隊在航天事業的征途上繪就“最美青春”。

展場設計

  周濤(右一)給新入職同事講解刀具測量方法。  封曉東 攝影

玖陽視覺周濤和他的數控團隊。他們是青年突擊隊員,立足崗位,淬煉絕活,打造高精度的關鍵產品,平面設計堅決完成“科技強國,航天報國”的神圣使命。  封曉東 攝影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