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大山里的“南網知行書屋”鄉村師生閱見世界的一扇窗_中國08靠設計廣告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瀾滄江邊的云南維西白濟汛鄉中心完小杵打分校全景。 周志旺 攝

封閉的大山、崎嶇的山路,阻隔了鄉村孩子們遠行的腳步;但藏在書本的知識,卻為孩子們架起了“看世界”的橋梁,以書為橋,遇見大山外的人物,閱見更大的世界。

“老師,用平板查閱資料我還知道丹尼爾·笛福曾到各地經商,經營過內衣、煙酒、羊毛織品,對了,還有磚。”2020年3月18日,阿倮山下,瀾滄江畔,云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白濟汛鄉中心完小杵打分校二樓轉角的教室里,師生互動,氣氛活躍。

六年級四班的語文老師陳嬌把當天的語文課《魯濱遜漂流記》的課堂搬到了二樓轉角的一間特別的教室里。整堂課,只要陳嬌一提問,學生便齊刷刷地舉起手搶著答。這間特別教室是南方電網公司投資建設的50個“南網知行書屋”中的一個。“通過互聯網查詢資料,孩子們的知識面和視野一下子就拓寬了。”陳嬌說,書屋自2019年投運以來,一直是該校最受歡迎也是從來沒有閑置過的一間“教室”。

類似的場景同樣發生在廣東、廣西、云南的一間間“南網知行書屋”。

云南維西白濟汛鄉中心完小杵打分校“南網知行書屋”內,學生們津津有味地閱讀。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周志旺 攝

鄉村振興必先振興鄉村教育,鄉村教育事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點。 2018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聯合發布的針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大型公仔《鄉村兒童閱讀報告》顯示,受訪地區兒童課外閱讀仍處在較低水平,課外閱讀資源匱乏,實際課外閱讀數量、時間和城市存在較大差異,課外閱讀普遍缺少家長陪伴,學校是獲取課外讀物的主要來源。 在偏遠的教育欠發達地區,缺少合適兒童閱讀的好書仍是常見現象,但更欠缺的是如何引導鄉村兒童進行有效閱讀,幫助鄉村兒童獲得可持續、常態化的閱讀機會和學習機會,這需要引入更多專業力量來參與學生管理,提供更豐富資源來支持教育服務。

2019年,中國南方電網以廣西東蘭縣和云南維西縣作為試點建設奇藝果影像“南網知行書屋”,以探索欠發達地區的教育發展問題的解決之法。

截至2020年,共建成書屋50間,總受益學生超過30000人。其中,廣東10間、廣西30間、云南10間,在廣西東蘭縣、云南維西縣實現了所有鄉鎮寄宿制中心完全小學全覆蓋,為當地教育生態注入鮮活力量,獲得項目地區學校師生的普遍歡迎與廣告設計支持。

  廣東茂名信宜垌口小學四年級曾育生:我長大了想當兵,保護自己的國家。

廣東茂名信宜垌口小學四年級黃墁妮:我的夢想是當一名畫師,畫很多很多有名的畫作。

廣西東蘭縣勞動小學四年二班韋姝逸:我想去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看看,也很想去櫻花特別美的武漢大全息投影學。我想成為一名醫術精湛的醫生,能幫助救治更多人。

云南維西白濟汛鄉中心完小杵打分校三年級三班和靜蕾大圖輸出:從電視里看到上海有很多高樓大廈,非常漂亮,我想去看看。長大后我想當一名老師,把知識傳播給更多的人。

.書上說,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我想當航天員,到火星去看展覽策劃看是不是真的。云南維西白濟全息投影汛鄉中心完小杵打分校二年級一班代楨佑

圖書為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

“書上說,火星上可能有生命,我想去看看。”

“這次疫情期間,醫生給了我們最大的保護,我長大后想當醫生。”

“我不僅希望可以到北京看看,我還希望能考上北大、清華。”

“南網知行書屋”的書架上,各種兒童讀物整齊地堆放著。這些讀物,承載著孩子們對未來、對外面世界的憧憬。

如果不曾到山區,你就不知道那里的孩子們對知識有多么渴望。2019年,杵打分校的“南網知行書屋”剛建好,課間,看到書屋里琳瑯滿目的幾千冊圖書,全校27個班的1200多名學生蜂擁而來,在老師控制流量兩個月后,秩序才稍微恢復正常。

“我們班就有學生曾經因為看書太入迷沒有聽見上課鈴響,后來是讓同學來叫他他才返回課堂。”二年級一班語文老師杜晶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看書入迷誤課是常見現象,為了讓學生及時返堂上課,上課鈴響后,學校總會安排一個老師到書屋看看。

這些讓孩子們參展耳目一新的圖展場設計書并不是簡單的圖書捐贈,該系列書單由中國扶貧基金會牽頭,聯合教育部策展、閱讀領域行業專家、兒童心理專家、科學類和學科融合領域專家、高校教育學者、一線教師、閱讀推廣人等組建書單研發工作委員會研發而成。

不同于普通的閱覽室和圖書室,南網知行書屋從硬件改造、設備配置到軟件,都是一種全新的“書屋”。除了每間書屋數千到一萬多冊不等的各類圖書以外,還配有平板、電腦、大屏電視、網絡等移動智能學習設備以包裝設計及專門訂制的、具備遠程教學和同步課堂等功能的多媒體教學系統,使學生能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

云南維西白濟汛鄉中心完小杵打分校六年級學生董蓉利用互聯網工具做作業。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周志旺 攝

學校大家都喜歡的“書屋”

“書屋里的平板連著WiFi,不會的作業我們可以自己查。”從五年級第一次進入知行書屋開始,學生董蓉就充分利用“南網知行書屋”的功能來進行學習,她還將書屋里平板里的學習軟件記了下來,安在了父親董繼光的手機上,自己借助手機“輔導”自己。“除了方便預習課文,我們還互動裝置可以從攤位設計互聯網上了解一些與課文相關的知識。”董蓉說,在學校大家都喜歡這個“書屋”,每個班的學生都要爭著去。

2020品牌活動年7月,云南維西縣、廣西東蘭縣組織開展了“山里娃走進云課堂”教育扶貧行動。來自北京、深圳、南寧、昆明四地的名校名師依托南網知行書屋遠程教學系統,在云南、廣西兩地共21所小學開展了線上遠程授課。共安排4節課程,涉及4個年級,超過4000名學生參加。

“不僅學生可以學到大城市老師的課,我們老師也可以從那些優秀教師的教平面設計學方式方法中得到啟發,提高自己,做到與時俱進,把更多新的、好的知識傳授給同學們。”云南杵打分校校長錢琴如是說,她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與外經典大圖界建立了聯系,獲取了信息。

云南維西白濟汛鄉中心完小杵打分校“南網知行書屋”內,學生們津津有味地閱讀。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周志旺 攝

放學后的學習樂園 孩子們精神世界的重構者

“媽媽,你知道為什么南方種水稻,北方種植小麥嗎?活動佈置”“媽媽,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我們這邊是白天,美國那邊是黑夜了。”

李佳從工廠離職回到垌頭村后,欣喜地發現,孩子的話語多了,日記中的內容不再是消極情包裝盒緒,而多了許多學習生活趣事,與孩子的話題也不再只是“這次考試考了多少分”“作業寫完了嗎”。閱讀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也改善了孩子與父母間的關系。

相比于李佳孩子的幸運,垌頭小學10歲的曾祥惠每天與父母“見面”的方式只能是視頻聊天。以前,曾祥惠常會放學后獨自留在教室里,安靜地抄寫生字。2019年7月,垌頭小學建成的“南網知行書屋”成了她和其他孩子課間、放學后的互動裝置學習樂園,孩子們眼界大開,開始了前所未有的體驗。在信宜市去年下學期的期末統考中,垌口小學四年級的9個學生有3人取得英語滿分(120分),最低分為115分;在洪冠鎮14所小學的教育綜合評價中,垌頭小學名列前茅。

“南網知行書屋”投用時間不長,卻逐漸成為孩子們精神世界的重構者。”垌頭小學校長曾立清說,即使書屋作用有限,能影響的或許只有幾十個孩子,但對于這些孩子而言,意義重大。

廣西河池東蘭勞動小學學生與廣西電科院“電博士”在“南網知行書屋”前合影。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鐘倩靈 攝

全新教學理念和知識傳授模式的實踐平臺

“哇!鎢絲燒起來了!”“老師,為什么電能穿過木炭?”

一陣陣驚品牌活動呼從廣西東蘭縣勞動小學的“南網知行書屋”里傳來。來自廣西電力科學研究院的“電博士”們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和電力互動實驗裝置,與60多名小學生一同探索電的奧妙。當看到通電而瞬間包裝設計發光的金屬絲,孩子們炸開了鍋,把“電博士”團團圍住,爭先恐后想要親自試驗。

在勞動小學執教近30年的陸梅老師表示,多媒體教學方式讓課堂更生動有趣,遠程教學讓山區的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同時也開幕活動開闊了教師的教學視野,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欲。“現在大家上課積極性提高了,進步也快,我們班好幾個孩子在廣西奧數競賽上拿到數一數二的好名次!”作為四年級二班班主任和數學老品牌活動師,陸梅很是自豪。

“書屋不僅讓學生們開闊視野,激發求知熱情、拓寬學習途徑,還給學校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和知識傳授模式。勞動小學教務處主任韋玉蘭表示。

如何申請“書屋”項目入駐舞臺背板

中國模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王軍介紹說,南網知行書屋項目重點支持云南、貴州、廣東、廣西、海南五省(區)的脫貧地區,特別是鄉村振興重點縣、革命老區、涉藏地區。通過國家鄉村振興局推動5省/自治區鄉村振興局推薦項目縣,由縣鄉村振興局協調,縣教育局為主體申報項目學校,市鄉村振興局協調支持。中國扶貧基金會全息投影組織對申報學校的項目推介和評審工作,最終通過評審和實地考察確定最終受益學校。 申報學校須符合以下幾點要求:1.項目縣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認同項目理念,提供相關政策支持;2. 項目學校校長有創新意識,愿意接受、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工具和方法;3. 項目學校以村完小、鄉鎮中心校為主,且5年內不會撤并;4. 優先考慮項目學校能夠提供不少于70㎡的建筑空間用于書屋建設。

目前,南網知行書屋項目2021年首批受益學校已達到100所。2022年、2023年每年各計劃新增100所,在五省(區)的192個縣實現“南網知行書屋”全覆蓋,2024年、2025年還將持續運營、維護該項目。

展場設計

在廣東茂名信宜垌口小學“南網知行書屋”,學生們用多媒體設備欣賞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 葉茂 攝

“書屋”的未來不只是書屋

建成一所“南網知行書屋”并不是完成該項目的終點,只是一個新的開始。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戰略規劃部總經理鄭外生介紹說,建成書屋還要有好的管理,讓整個項目能持續良好的運行下去,在數字化、網絡教育發展的趨勢背景下,南網知行書屋本身具備的數字化屬性將會凸顯,繼續搭建完善知行書屋具備的數字化平臺作用,需要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書屋進行布局設計。

該項目將聯合專業專家資源研發針對小學生的閱讀課堂、針對閱讀教師的閱讀能力系列培訓課程,以及閱讀活動、閱讀工具模板,幫助教師掌握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為校長提供管理工具,為教育局提供考評體系。

還將舉辦針對鄉村教師的鄉村課堂,激發、輔助和陪伴鄉村教師閱讀能力成長。鄉村教師作為參展鄉村閱讀生態建設的實踐者,是管好書屋的核心力量,也能讓孩子們更好地使用書屋。針對書屋使用效果較好的學校團隊,項目未來可延伸升階開展音體美、信息化、詩歌、藝術、科學等學科培訓,提升教師素質教育教學能力。

為每所學校設立閱讀基金,由學校自主管理,教師可根據自行發起的閱讀活動來申請基金的支持,如共模型讀活動、閱讀及寫作比賽等,豐富校園活動,激發師生閱讀熱情。

“南網知行書屋”項目希望通過這一扇小小的窗,讓欠發達地區孩子也能享受到城市優良的教育資源和機會,使書屋成為孩子們的一沈浸式體驗個傳播文化的知識樂園、一個放飛夢想的精神家園、一個探索世界的共享空間。(文字整理:趙娜)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