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新時代 沃野繪新景】云南昆明: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 腳步不停探索發展新路徑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2023年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云南省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要從全力促進農村居民和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推進高原特色農業全鏈條升級、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AR擴增實境五個方面,全面推進鄉村“五個振興”取得新突破。

新的一年,目標已經明確,為云南各地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在過去的一年,昆明市聚啟動儀式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通過強化監測幫扶、產業就業、協作幫扶、鄉村建設等,全力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啟動儀式上臺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3年,昆明市也將步履不停,開幕活動持續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徑。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昆明鄉村振興畫卷正在被細細描繪。

產業發展助振奇藝果影像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

強化產業就業,突出產業幫扶和就業幫扶,夯實脫貧群眾增收基礎,是昆明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之一。

肉牛產業已成為尋甸縣的重要支柱產業(資料圖)。新華網發(尋甸縣委宣傳部 供圖)

近年來,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通過“一縣一業”示范縣創建和尋甸互動裝置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全力提升規模化、組織化、專業化、綠色化、市場化水平,推動產供銷、農工貿、農文旅全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如今,肉牛產業已成為尋甸縣的重要支柱產業。

在逐步做大經典大圖做強肉牛產業的同時,尋甸縣探索建立了村集體、企業、農戶多種形式利益聯合體,實現產業發展壯大、企業全面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良好局面。

春節期間,鳳龍灣小鎮游人如織(1月23日攝)。新華網發(張昊哲 攝)

除了響亮的“肉牛”名片,生態文旅產業也是尋甸縣探索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大亮點。

尋甸縣鳳龍灣小鎮自2017年啟動創建以來,積極探索特色小鎮帶動周邊村落聯動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實施“一鎮帶三村”鄉村振興示范項目。為提高周邊村民的參與度,鳳龍灣小鎮采用了“企業培訓+院落經濟”的創新做法,企業以“民俗及非遺手工藝品制作產業鏈以大型公仔及文創融合特色產業鏈”為基礎對村民進行全方位培訓,將兩條產業鏈從“設計理念到生產加工再到產品銷售全過程”復制至村民家中,形成以家庭為單位的院落經濟體,有效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

鳳龍灣小鎮手工業態培育(1月17日攝)。新華網發(張昊哲 攝)

在以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尋甸縣堅持“將產業發展變成村民自己的事”,實現了發展成果共建共享。

與尋甸縣一樣,東川區、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作為曾經昆明市脫貧攻堅戰場的“硬骨頭”,如今都通過找準產業發展著力點,走出了各自產業振興的路子。

2022年,東川區完成高品質花椒種植示范基地項目6000畝,有序推進4個示范基地建設,創建38個“一村一品”村,認定“三品一標”產品57個。祿勸縣以當歸、黨參、黃精、天麻等為重點,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2022包裝設計年累計完成中藥材種植面積12.99萬畝,成功創建云南省中藥材“一縣一業展覽策劃”示范縣。

晉寧玫瑰豐收(資料圖)。新華網AR擴增實境發(晉寧區委宣傳部 供圖)

下一步,昆明市將抓實產業增收,加快推進晉寧花卉、尋甸肉牛、祿勸中草藥、石林人參果、東川花椒等特色產業發展,推進“一縣一業”打造;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以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閑旅游展場設計、生產生活服務為重點,啟動155個庭院經濟試點建設,拓寬就地就近創業就業增收渠道。

東西部攜手 點燃農民增收“新引擎”

祿勸縣山區、高寒山區占總面積的98.4%。曾經,原有種植業規模小且以低端普通常見種植品種為主,經濟附加值低,長期處于種植產業鏈低端等問題成為嚴重制約當地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的堵點。

如何發展?結合實際,祿勸縣在東西部協作工作中明確了種植項目要以適宜品種、高經濟附加值的高原特色水果為主,并借助滬滇消費協作渠道,采取“項目幫扶+龍頭企業+村級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條高原特色水果品牌活動全產業鏈發展新路子。

2019年以來,上海市普陀區先后投入資金支持祿勸縣建設特色水果種包裝設計植基地、種苗培育基地、食果品加工中心、農產品冷鏈基地等,不斷完善祿勸縣高原特色水果全產業鏈。同時,生產的各類產品還通過東西部協作消費平臺,銷往上海市場,進一步拓寬銷路。

據了解,上海市普陀區與昆明市自2017年建立展場設計對口幫扶關系以來,活動佈置在人、財、物投入上持續加大幫扶力度,幫扶范圍涵蓋產業發展、醫療衛生、教育文化、鄉村公共基礎設施提升等領域,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任務。

2022年,昆明市鄉村振興局爭取上海市普陀區對口幫扶財政資金1.17億元,實施項目21個,項目全部實施完成;開展普陀區農產品展銷會、上海市“云品入滬”特色展銷會,幫助銷售脫貧地區農產品3.86億元;接收普陀區派出13名干部到昆掛職、3場地佈置4名專技人才支醫支教;引導上海企業到昆投資興業,16家上海企業落地昆明,實施AR擴增實境項目16個,投大圖輸出資金額36.38億元道具製作

今年,昆明市鄉村振興局還將不斷深化東西部協作,推動昆明市與普陀區兩地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沈浸式體驗、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鑒,不斷擴展合作交流空間。

興鄉村人才 助鄉村建設

人才是鄉村建設的關鍵因素。

逐漸興起的“鄉村CEO”是人才與鄉村的一場“策展雙向奔赴”。

道具製作

安寧市雁塔村“鄉村CEO”趙全康(資料圖)。新華網發(趙全康 供圖)

趙全康是一名95后,2021年3月,他辭職回鄉應聘當上了安玖陽視覺寧市雁塔村“鄉村CEO”。回鄉后,趙全康注冊了安寧花巷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主要承辦政府、企業、高校和社會組織的研學,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實踐等活動,村黨組織委托集體經濟合作社將村資產、資源交由公司運營,實現資產增值集體增收。

安寧市雁塔村(資料圖)。新華網發(趙全康 供圖)

如今,在雁塔村“群雁回鄉”激勵機制的帶動下,越來越多像趙全康這樣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留全息投影在家鄉,安寧花巷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管理運營團隊不斷加入新鮮血液,人才援鄉動能被大大激活。

據悉,為吸引更多的人才回鄉,安寧市雁塔村搭建了返鄉人才創業平臺,先后吸納數十名人才回鄉工作,縣街街道組織村組干部、CEO外出貴州學習考察,拓寬回鄉人才視野,強化雁塔發展智力支撐。

魯黑村一處墻面上的壁畫(2022年11月25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而在晉寧區魯黑村,為道具製作加快人才隊伍的培養,該村按照“大崗位”設置了村“兩委”辦主任和鄉村振興工作專員崗位,實打實回引農村優秀人才。在外工作、求學的年輕人知道機會來了,也返回家鄉,用青年力量為家鄉發展注入活力。

晉寧區福安村則以“鄉村CEO”為試金石,組建CEO研討組,引育一批“農創客”“新農人”,吸引四方之才,整合盤活福安鄉村振興“人才池”。昆明市越來越多的鄉村迎來了“新村民”的加入,新農村注入“新血液”,“新村民”滿懷新期場地佈置盼,鄉村振興更具活力。

未來,昆明市將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推動鄉村發展;發揮科技指導員作用,因需因崗點對點開展新農人培訓,培訓一批致富帶頭人;做好鄉村振興智庫建設,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的優勢,組建鄉村振興百人專家庫,開展理論和實踐研究。

鄉村振興,關展覽策劃鍵在人,關鍵在干。

目標明確干勁足,活動佈置下一步,昆明市將從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持續推進脫貧人口記者會增收三年行動、全力打造一批典型示范項目、全面推進鄉村建設、持續提升干部能力素質上發力,深入展場設計推進“五個振興”取得新突破。(完)(康靜 李娜)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